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序言第8-14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屠隆研究综述第9-12页
 三、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屠隆道教思想的形成第14-23页
   ·道家与道教文学的吸引第14-18页
     ·自由天性与爱好庄、老第14-15页
     ·对道教文学的推崇和诗作中的道教色彩第15-18页
   ·由道教文学吸引而深研道经第18-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师礼昙阳与净明仙境、灵魂成仙思想的形成第23-36页
   ·昙阳子升化与清流派的关系第23-26页
   ·屠隆师礼昙阳的原因第26-30页
     ·屠隆为青浦令后的境遇与心态第26-27页
     ·屠隆的政治抱负及其与清流派的密切关系第27-30页
   ·昙阳升化与净明仙境、灵魂成仙信仰第30-35页
     ·屠隆《恭送昙阳大师十九首》中表达的仙境理想第30-32页
     ·昙阳升化后屠隆对生命的反思及灵魂成仙思想第32-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遭谗被罢与忠孝、善恶伦理思想的形成第36-47页
   ·被罢后于道教中寻求自由尊严第36-39页
   ·以忠孝与否为善恶果报的标准第39-45页
     ·认为善恶果报并非虚诞而是确实存在第40-41页
     ·果报说与制度渴望之间的关系第41-43页
     ·天对人的赏罚以是否忠孝为标准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实践观、心性论第47-73页
   ·屠隆净明道信仰的根据第47-57页
     ·屠隆三教合一的理论主旨与“儒道融合的典型”净明道的自然融洽第47-49页
     ·释道同摄而偏于道教修炼第49-50页
     ·地域影响:净明道在江南的广泛传播第50-51页
     ·学理背景与人生经历影响第51-52页
     ·对净明道经的尊崇第52页
     ·明确提出仙以“净明忠孝”立教第52-53页
     ·净明道简易的修炼法门符合屠隆性情第53-54页
     ·屠隆的许逊崇拜第54-57页
   ·由人道而仙道的忠孝践履第57-62页
     ·忠孝通神:体验上帝的好生之德第58-60页
     ·人道为仙道之基:从重视个人身体到重视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第60-62页
   ·净明心性论第62-68页
     ·心性先天灵明:心能证道与心必合道第62-64页
     ·净明心性的修炼:去伪与事上磨练第64-68页
   ·屠隆心性理论与王学心性论的异同第68-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净明心性论影响下的性灵诗论第73-90页
   ·屠隆“性灵”在心性论与诗论中的含义第73-76页
   ·“适者为美”——从主体性出发反对僵化模拟与复古第76-82页
   ·“精潜神附,何物不传”——性灵诗论的法度观与非唯个体性第82-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结语第90-9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92-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96-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守望在“城乡交叉地带”--刘庆邦矿区小说论
下一篇:刘醒龙长篇小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