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9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0-12页 |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1-12页 |
2 临床资料 | 第12-13页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 第12页 |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见表2) | 第12页 |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见表3) | 第12-13页 |
·两组患者合并病情况比较(见表4) | 第1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治疗方法 | 第13页 |
·观察指标 | 第13-14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4页 |
·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4 治疗结果 | 第15-19页 |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比较(见表5) | 第15页 |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6) | 第15页 |
·治疗前后痰瘀互阻证证候积分比较(见表7) | 第15-16页 |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8) | 第16页 |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见表9) | 第16-17页 |
·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见表10) | 第17页 |
·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比较 | 第17-18页 |
·毒副反应观察 | 第18-19页 |
实验研究 | 第19-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饲养条件 | 第19页 |
·饲料 | 第19页 |
·受试药物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动物分组 | 第20-21页 |
·造模方法 | 第21页 |
·给药方法 | 第21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1-24页 |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4-25页 |
·血脂水平比较 | 第25-26页 |
·血清SOD 活力比较(见表6) | 第26-27页 |
·血清MDA 含量比较(见表7) | 第27页 |
·光镜下观察结果比较 | 第27-28页 |
·颈动脉VCAM-1 阳性表达比较(见表8)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43页 |
1 中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认识 | 第29-31页 |
·历史沿革 | 第29-30页 |
·病因病机 | 第30-31页 |
2 西医学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认识 | 第31-36页 |
·病名及诊断 | 第31-32页 |
·病理变化 | 第32页 |
·发病机制 | 第32-36页 |
3 化瘀通脉方的立法、组方依据 | 第36-40页 |
·治则探讨 | 第36-37页 |
·方义分析 | 第37-38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8-40页 |
4 临床疗效及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临床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查新报告 | 第50-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