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本文的结构内容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2章 办公业及办公活动区位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办公业定义概述 | 第12-13页 |
·办公业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办公业的分类 | 第12-13页 |
·办公业的区位影响因素 | 第13页 |
·我国与国外的办公区位研究比较 | 第13-16页 |
·我国与国外区位论研究情况简述 | 第13-14页 |
·我国办公区位选址研究 | 第14-15页 |
·国外办公区位选址研究 | 第15-16页 |
·北京办公业的基本分布态势 | 第16-17页 |
第3章 中央机关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演变 | 第17-33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演变历程 | 第18-25页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办公区位 | 第18页 |
·改革开放到“小平南巡”前(1978-1992)办公区位 | 第18-21页 |
·“小平南巡”到进入21 世纪(1992-2000)办公区位 | 第21-22页 |
·21 世纪以来(2000-2009)办公区位 | 第22-25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的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西城区的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的分布数量是最多的 | 第26页 |
·二环线周边是办公区位集聚的重点区域 | 第26页 |
·办公机构在特定区域内高度集中 | 第26页 |
·历史惯性区位依然是集聚区位 | 第26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的演变特征 | 第26-33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变迁过程 | 第26-32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的演变特征 | 第32-33页 |
第4章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演变的影响因素 | 第33-46页 |
·影响因素的深度访谈分析 | 第33-40页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第34-35页 |
·司法部 | 第35-36页 |
·文化部 | 第36-37页 |
·监察部 | 第37页 |
·海关总署 | 第37-38页 |
·深度访谈小结 | 第38-40页 |
·深度访谈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上级指示原因或其他行政原因 | 第41页 |
·集聚或从众原因 | 第41-42页 |
·环境及其他原因 | 第42-43页 |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的变迁因素 | 第43-46页 |
·地理与环境因素 | 第43-44页 |
·文化因素 | 第44页 |
·经济因素 | 第44-45页 |
·社会心理因素 | 第45-46页 |
第5章 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城区从密集分布转向调整优化 | 第46页 |
·功能分化进一步明确,减少不同功能在空间的叠加 | 第46页 |
·加强办公功能空间整合,集约发展 | 第46-47页 |
·积极扶持中央在京政务性办公区位向近郊分散 | 第47页 |
·结合新城建设,引导部分中央在京机关外迁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9-51页 |
·基本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