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俄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先行研究及理论框架 | 第11-25页 |
第一节 普希金之于阿赫玛托娃的意义 | 第11-13页 |
一、普希金对于白银时代的意义 | 第11页 |
二、普希金对于阿赫玛托娃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学术界对这一论题的关注 | 第13页 |
第三节 不同领域内该论题的研究发展 | 第13-20页 |
一、中外学者的研究发展过程 | 第13-17页 |
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三、俄语诗歌的韵律要素 | 第17-20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一、论文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文本形式研究 | 第21页 |
三、文本内容研究 | 第21-22页 |
四、阿赫玛托娃对普希金的研究 | 第22-23页 |
注释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本形式框架下的"奥涅金诗节"与"阿赫玛托娃诗节" | 第25-37页 |
第一节 "奥涅金诗节" | 第26-29页 |
一、重音的排列 | 第26-27页 |
二、诗行、韵脚与诗意的完美结合 | 第27-28页 |
三、诗行的灵活运用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阿赫玛托娃诗节" | 第29-33页 |
一、特殊的"抑抑扬"诗格 | 第30-31页 |
二、并列诗行的阴韵叠用现象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奥涅金诗节"与"阿赫玛托娃诗节"的关联 | 第33-35页 |
一、十四行诗的题词 | 第33-34页 |
二、"阶梯式"诗行 | 第34页 |
三、混和体裁 | 第34页 |
四、阿赫玛托娃的创新 | 第34-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文本内容分析 | 第37-51页 |
第一节 简明之风,通俗之语 | 第37-41页 |
一、普希金作品 | 第37-39页 |
二、阿赫玛托娃作品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我爱过您"——文本联系与抒情主人公之"我" | 第41-45页 |
一、文本联系 | 第42页 |
二、作者与抒情主人公之"我" | 第42-45页 |
第三节 阿赫玛托娃作品中的普希金形象 | 第45-50页 |
一、《在皇村》 | 第46-47页 |
二、《皇村雕像》 | 第47-49页 |
三、《普希金》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阿赫玛托娃对普希金的研究 | 第51-6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52-53页 |
第二节 《金公鸡的故事》的出处问题 | 第53-56页 |
第三节 《普希金与涅瓦海滩》中的十二月党人情愫 | 第56-59页 |
第四节 《话说普希金》 | 第59-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