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风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凤凰古城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18-40页 |
1 凤凰县城的概况 | 第18-21页 |
·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社会经济 | 第19页 |
·民俗文化 | 第19页 |
·民族人口 | 第19-20页 |
·历史沿革 | 第20-21页 |
2 凤凰新城区对古城区的影响 | 第21-22页 |
3 凤凰县城道路交通现状 | 第22-23页 |
4 凤凰古城区山水格局 | 第23-24页 |
5 凤凰古城旅游区域的现状 | 第24-27页 |
6 凤凰古城景点分布及特点 | 第27-28页 |
7 凤凰古城区功能分区 | 第28-29页 |
8 凤凰古城旅游环境容量调查测算 | 第29-34页 |
·凤凰古城空间容量的测算 | 第30-31页 |
·凤凰古城经济容量的测算 | 第31页 |
·沱江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31-32页 |
·凤凰历年旅游人数与环境容量对比 | 第32-34页 |
9 凤凰古城风貌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旅游开发对凤凰古城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4-35页 |
·仿古建筑的大量存在并新旧混杂不清 | 第35-36页 |
·核心景观区的保护不当和任意改造 | 第36-37页 |
·凤凰古城景观整体性缺失 | 第37页 |
·凤凰古城特色文化元素的流失 | 第37-38页 |
·凤凰古城外围无保护控制区域 | 第38页 |
·历史文物景观保护不利 | 第38-39页 |
·不符合凤凰古城特色元素的存在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凤凰古城风貌保护策略与措施 | 第40-53页 |
1 凤凰古城整体风貌保护措施概述 | 第40页 |
2 凤凰古城及周边区域的建筑高度控制措施 | 第40-44页 |
3 凤凰古、新城区过渡地带建设与保护措施 | 第44-47页 |
4 凤凰古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第47-48页 |
5 凤凰古城交通、消防保护措施 | 第48-49页 |
6 凤凰古城核心景区保护措施 | 第49-51页 |
7 凤凰古城建筑特色元素传承与保护措施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凤凰古城可持续性利用策略与措施 | 第53-65页 |
1 凤凰古城旅游开发的潜在危机和发展机遇 | 第53-54页 |
2 凤凰古城整体开发思路 | 第54-56页 |
3 凤凰古城循环经济规划 | 第56-58页 |
4 凤凰古城功能分区调整 | 第58-60页 |
5 凤凰古城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 第60-62页 |
6 凤凰古城原生态苗族文化开发 | 第62-65页 |
·苗文化方面 | 第62-63页 |
·民俗活动方面 | 第63-64页 |
·战兵文化方面 | 第64页 |
·饮食文化方面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5-68页 |
1 总结 | 第65-66页 |
2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