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脏腑病证论文

腹痛病证的古今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

中文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18页
上篇 腹痛的古代学术源流第18-139页
 1 腹痛的定义、范围及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第18-26页
   ·定义第18页
   ·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第18-26页
     ·中医病名的历史沿革第18-20页
     ·腹痛病证范围的确定第20页
     ·腹痛病名的演化第20页
     ·腹痛病名的相关称谓第20-26页
 2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对腹痛的认识第26-50页
   ·概述第26-27页
     ·病名发展第26-27页
     ·病因病机第27页
     ·辨证诊断第27页
     ·治则治法第27页
   ·甲骨文对腹部相关疾病的记载第27页
   ·《山海经》出现"腹痛"第27-28页
   ·《足臂十一脉灸经》第28页
   ·《史记》第28页
   ·《黄帝内经》第28-32页
     ·与腹痛相关的病证第28-29页
     ·病变脏腑与病因病机第29-31页
     ·辨证诊断第31页
     ·治则治法第31-32页
     ·疾病预后第32页
   ·《神农本草经》第32页
   ·《难经》第32-33页
     ·脉象特征第33页
     ·注重肾命第33页
     ·奇经腹痛第33页
   ·《伤寒论》第33-36页
     ·关于芍药止痛第33-34页
     ·各经腹痛特点第34-36页
   ·《金匮要略》第36-39页
     ·亡血失精腹痛第36-37页
     ·奔豚气上冲腹痛第37页
     ·寒气入侵腹痛第37页
     ·便闭腹痛第37页
     ·寒疝腹痛第37-38页
     ·淋病腹痛第38页
     ·疝瘕腹痛第38页
     ·肝水腹痛第38页
     ·黄疸腹痛第38页
     ·产后腹痛第38-39页
     ·妇科杂病腹痛第39页
     ·食积腹痛第39页
   ·《中藏经》第39-41页
     ·腹痛与脏腑病变相关第39-40页
     ·其他病证中的腹痛症状第40-41页
     ·痛证的脉象特征以及脉象的逆顺判断第41页
     ·治疗腹痛的药物第41页
   ·《脉经》第41-43页
     ·独取寸口诊断腹痛第41页
     ·脉诊分析腹痛病因病机第41-42页
     ·脉象反应脏腑疾病与腹痛的关系第42页
     ·根据脉象确定治法第42页
     ·奇经病腹痛的脉象特征第42页
     ·从脉象探查疾病预后第42-43页
   ·《针灸甲乙经》第43页
   ·《肘后备急方》第43-46页
     ·急腹痛可用捏脊第44页
     ·寒邪腹痛温中除寒第44-45页
     ·热邪腹痛清热止痛第45-46页
     ·积滞腹痛用汗法第46页
     ·中毒腹痛多用吐下第46页
   ·《小品方》第46-48页
     ·芍药止痛的论述第46-47页
     ·不同腹痛的证治药方第47-48页
     ·灸法治腹痛第48页
   ·《褚氏遗书》第48页
   ·《本草经集注》第48-49页
   ·《集验方》第49-50页
 3 隋唐时期对腹痛的认识第50-63页
   ·概述第50-51页
     ·病名发展第50-51页
     ·病因病机第51页
     ·治则治法第51页
   ·《诸病源候论》第51-55页
     ·病名第51-52页
     ·明确提出腹痛与心痛为不同病证第52页
     ·病因三分法第52-53页
     ·见于其他病证中的腹痛第53-54页
     ·腹痛治疗多用导引第54-55页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第55-59页
     ·腹痛不荣与不通第55-56页
     ·重视运用食疗方治腹痛第56页
     ·治疗方药剂型变化多样第56-58页
     ·各种外治法的运用第58-59页
   ·《外台秘要》第59-63页
     ·归纳虫积腹痛第59-60页
     ·单方简便廉验第60-61页
     ·外治灵活应用第61-63页
 4 宋元时期对腹痛的认识第63-94页
   ·概述第63页
   ·腹痛证治的发展第63-65页
     ·病名第63-64页
     ·病因病机第64页
     ·治法方药第64页
     ·方剂发展第64-65页
   ·《太平圣惠方》第65-68页
     ·丰富腹痛脉象第65页
     ·多从虚寒病因温补治疗第65-67页
     ·多用丸剂、散剂等成药配方,方便取用第67-68页
     ·发展食疗第68页
     ·进一步完善前人对虫积腹痛的论述第68页
   ·《圣济总录》第68-71页
     ·腹痛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第69页
     ·治疗腹痛多用丸、散、酒剂第69-70页
     ·根据病变脏腑来分别用药第70页
     ·外治法运用第70-71页
     ·食疗治腹痛第71页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71-73页
   ·《奉亲养老书》第73-74页
   ·《小儿药证直诀》第74-75页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75-76页
     ·腹痛与心痛内容混杂第76页
     ·腹痛方剂归纳第76页
     ·脏腑病变所致腹痛第76页
   ·刘完素及其著作第76-80页
     ·《素问玄机原病式》第76-77页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第77-78页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第78-80页
   ·张元素及其著作第80-82页
     ·《医学启源》第80-82页
   ·张从正及其著作第82-83页
     ·《儒门事亲》第83页
   ·李杲对腹痛的论述第83-86页
     ·《内外伤辨惑论》第84-85页
     ·《脾胃论》第85页
     ·《兰室秘藏》第85-86页
   ·《严氏济生方》第86-88页
     ·脏腑病变致腹痛第86-87页
     ·为情志不遂腹痛设立专方第87页
     ·擅用血肉有情之品第87-88页
   ·《仁斋直指方论》第88-91页
     ·腹痛的病因和对应方剂第88-89页
     ·腹痛的治疗特点第89-91页
   ·《饮膳正要》第91页
   ·朱丹溪对腹痛的论述第91-94页
     ·六郁所致气血郁滞引发腹痛第92页
     ·与腹痛相关脏腑沿用前说第92页
     ·初病与久病治法不同第92页
     ·食郁腹痛不可单用苦寒第92-93页
     ·诸痛不可补气第93页
     ·芍药只可用于血虚腹痛第93页
     ·提出了腹痛的分经证治原则第93-94页
 5 明代医家对腹痛的认识第94-119页
   ·概述第94-96页
     ·病名第94页
     ·病因病机第94-95页
     ·辨证诊断第95页
     ·治法方药第95-96页
   ·《医学正传》第96-97页
     ·浊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第96页
     ·治疗宜用温散第96页
     ·白芍并非所有证型所宜第96页
     ·不可拘泥"诸痛不可补气"第96-97页
   ·汪机及其著作第97-100页
     ·《石山医案》第97-98页
     ·《医学原理》第98-100页
   ·《内科摘要》第100-101页
     ·腹痛多用温补第100页
     ·腹痛方剂第100-101页
   ·《古今医统大全》第101-103页
     ·详述"通则不痛"治疗机理第101页
     ·总结温散、和解、疏下等方法第101-102页
     ·小儿腹痛第102页
     ·注重对其他疗法的运用第102-103页
   ·《医学入门》第103-105页
     ·芳香药物行气止痛第103页
     ·足三里治腹痛第103-104页
     ·治疗腹痛药物第104页
     ·腹痛属外感寒类病证第104-105页
   ·《本草纲目》第105-106页
     ·治疗腹痛药物第106页
     ·芍药第106页
   ·《医方考》第106-109页
     ·寒证腹痛温通止痛第107页
     ·痰、食腹痛消除积滞第107页
     ·气血不畅理气活血第107-108页
     ·寒热失调治宜调和第108页
     ·瘀血腹痛活血通络第108页
     ·虫积腹痛用雄槟丸第108页
     ·寒因寒用的冰煎理中丸第108页
     ·急下存阴三承气第108-109页
     ·缓急止痛小建中第109页
     ·解表和里桂枝加芍药汤第109页
     ·肝郁脾虚痛泻要方第109页
     ·大便燥结通幽汤第109页
   ·《证治准绳》第109-111页
     ·邪正相搏是腹痛根本原因第110页
     ·腹痛部位与脏腑相关第110页
     ·诸多病邪中寒邪为多第110页
     ·概括了各类腹痛的特点和方药第110-111页
     ·多种治法丰富外治内容第111页
   ·《寿世保元》第111-113页
     ·腹痛治疗以案证方第112页
     ·治疗多用辛温之品第112页
     ·白芍对虚寒腹痛者不宜第112页
     ·对虚性腹痛详加论述第112页
     ·食盐、生姜等治疗腹痛第112页
     ·腹痛的灸疗法第112-113页
   ·《景岳全书》第113-115页
     ·从八纲论腹痛第113页
     ·从命门论腹痛第113页
     ·反佐之法治疗反酸腹痛第113-114页
     ·内有积滞不可骤用温补第114页
     ·饮水实验判断寒热第114页
     ·初步将胃脘痛与心痛、腹痛区分开第114页
     ·祛邪治腹痛第114-115页
     ·指出丹溪"诸痛不可补气"片面性第115页
     ·善用刮痧、针灸等外治法第115页
   ·《医宗必读》第115-116页
     ·腹痛的阴阳辨证特点第115页
     ·腹痛部位的三分法第115-116页
     ·宣肺理气治疗腹痛第116页
     ·不可拘泥"诸痛属实,痛无补法"第116页
   ·《症因脉治》第116-119页
     ·确定腹痛部位第116-117页
     ·腹痛的辨证第117-119页
 6 清至民国时期对腹痛的认识第119-139页
   ·概述第119-120页
     ·病名第119页
     ·病因病机第119页
     ·辨证诊断第119-120页
     ·治法方药第120页
   ·陈士铎及其著作第120-125页
     ·《石室秘录》第120-123页
     ·《辨证录》第123-125页
   ·《冯氏锦囊秘录》第125-126页
     ·通畅气血治腹痛第125页
     ·总结腹痛寒热虚实辨证特征第125页
     ·初病多通下,久病则升消第125页
     ·芍药只适用于虚性腹痛第125-126页
   ·《张氏医通》第126-127页
     ·寒性腹痛用温散之法第126页
     ·腹痛部位与脏腑经脉对应关系第126-127页
     ·总结治疗腹痛方剂第127页
   ·《医学真传》第127-128页
     ·腹痛分部位治疗第127-128页
   ·《金匮要略心典》第128页
   ·《医学心悟》第128-130页
     ·腹痛的八纲辨证第129页
     ·下法治疗的指征第129-130页
     ·瘀血腹痛的辨证特点第130页
     ·列专篇讨论腹痛第130页
   ·《医宗金鉴》第130-131页
   ·《临证指南医案》第131-132页
     ·脾虚腹痛益气健脾第131页
     ·寒湿腹痛温阳利湿第131-132页
     ·肝郁腹痛疏肝解郁第132页
     ·阳郁腹痛温中有通第132页
     ·湿浊中阻芳香化浊第132页
     ·阳虚腹痛温热除寒第132页
   ·陈修园及其著作第132-133页
     ·提出腹痛辨证的独到见解第133页
     ·腹痛治疗处方灵活第133页
   ·《医林改错》第133-134页
     ·瘀在膈下第134页
     ·瘀在少腹第134页
   ·《类证治裁》第134-135页
     ·腹痛治疗有新久之分第134页
     ·腹痛病因复杂,类型多样第134-135页
     ·腹痛的随症治疗第135页
     ·总结了腹痛脉象特点第135页
   ·《血证论》第135-136页
     ·腹痛与多种因素相关第135-136页
     ·腹痛与各类血证密切相关第136页
   ·《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36-137页
   ·《丁甘仁医案》第137-138页
   ·《经方实验录》第138-139页
下篇 腹痛的现代文献研究第139-196页
 1 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第139-147页
   ·病因病机第139-141页
     ·病因第139页
     ·病机第139-141页
     ·发病机制归纳第141页
   ·腹痛的辨证论治第141-147页
     ·辨证要点第141-143页
     ·腹痛的分型论治第143-147页
 2 著名中医专家治疗腹痛的特点与经验第147-160页
   ·承庚方第147页
   ·严苍山第147页
   ·岳美中第147-148页
   ·张伯臾第148页
   ·秦伯未第148页
   ·程门雪第148-149页
   ·黄文东第149页
   ·董廷瑶第149-150页
   ·汪岳尊第150页
   ·刘云鹏第150-151页
   ·邓铁涛第151页
   ·董建华第151-152页
   ·石冠卿第152页
   ·曲衍海第152-153页
   ·熊魁梧第153页
   ·何宏邦第153页
   ·黄荣活第153-154页
   ·颜正华第154页
   ·张珍玉第154页
   ·何任第154-155页
   ·王静安第155页
   ·陈亦人第155-156页
   ·李寿彭第156页
   ·任继学第156-157页
   ·陈应贤第157页
   ·周耀庭第157-158页
   ·夏桂成第158页
   ·戴裕光第158页
   ·曹济民第158-159页
   ·周庚生第159页
   ·黄明志第159-160页
 3 腹痛的治疗研究第160-184页
   ·古方化裁第160-165页
     ·芍药甘草汤第160页
     ·四逆散第160页
     ·桂枝汤第160页
     ·小建中汤第160-161页
     ·半夏泻心汤第161页
     ·桂枝茯苓丸第161页
     ·当归芍药散第161-162页
     ·大成汤第162页
     ·藿香正气散第162页
     ·大顺红糖饮第162页
     ·平胃散第162-163页
     ·四磨汤第163页
     ·木香槟榔丸第163页
     ·补中益气汤第163页
     ·白术芍药散第163-164页
     ·良附丸第164页
     ·生化汤第164页
     ·柴胡疏肝散第164-165页
     ·膈下逐瘀汤第165页
     ·少腹逐瘀汤第165页
   ·自拟方第165-169页
     ·行气活血解粘汤第165页
     ·腹痛必应方第165-166页
     ·温中消食汤第166页
     ·缓急止痛汤第166页
     ·连朴茵砂汤第166页
     ·五香散第166-167页
     ·健脾消积汤第167页
     ·运脾止痛汤第167页
     ·益气疏理汤第167页
     ·开郁导气汤第167页
     ·理气活血汤第167-168页
     ·虚寒腹痛汤第168页
     ·温中止痛汤第168页
     ·益气活血汤第168页
     ·运脾导滞汤第168-169页
     ·安腹汤第169页
     ·解痉止痛汤第169页
   ·单味药第169-171页
     ·紫石榴第169页
     ·生姜第169-170页
     ·杨梅第170页
     ·大黄第170页
     ·黑脂麻第170页
     ·白酒第170页
     ·艾叶第170-171页
   ·中成药第171-174页
     ·镇痛酊第171页
     ·枫蓼肠胃康颗粒第171页
     ·腹痛安第171页
     ·化积止痛丸第171-172页
     ·麝香保心丸第172页
     ·胃苏冲剂第172页
     ·四磨汤口服液第172页
     ·复方丹参片第172页
     ·三红妇康精第172-173页
     ·溶石胶囊第173页
     ·金牛腹痛片第173页
     ·清开灵第173页
     ·复方甘草片第173-174页
   ·其他疗法第174-184页
     ·针灸治疗第174-177页
     ·穴位注射第177-178页
     ·拔罐第178页
     ·药物外敷第178-180页
     ·灌肠第180-181页
     ·按摩与气功治疗第181-183页
     ·民族医药第183-184页
 4 有关腹痛若干问题的思考第184-196页
   ·对腹痛宜和的认识第184-187页
     ·解表和第185页
     ·温而和第185页
     ·燥而和第185页
     ·润而和第185页
     ·清而和第185页
     ·消而和第185-186页
     ·补而和第186-187页
   ·对通法的认识第187-188页
     ·通法的发展脉络第187页
     ·通法涵义广泛,并非简单通下第187-188页
     ·广义的通法形式多样第188页
     ·运用通法必须详辨虚实第188页
   ·关于汗法治疗腹痛第188-190页
     ·汗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第188-189页
     ·汗法治疗腹痛的原理第189页
     ·汗法多样,可治疗各种腹痛第189-190页
   ·芍药止痛范围的扩展第190-192页
     ·芍药止痛,由来已久第190-191页
     ·前人有"血虚适用,虚寒勿与"之说第191页
     ·用之得当,范围扩大第191-192页
   ·对"痛无补法"的探讨第192-196页
     ·痛无补法理论的提出第192页
     ·痛无补法的局限性第192页
     ·补法运用必须详辨第192-193页
     ·实证不可妄补第193页
     ·虚证不可不补第193-196页
结语第196-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个人简介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呕吐病证的古今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
下一篇:偏瘫肢体运动与针刺阳陵泉穴的fMRI和DTI成像在脑功能重塑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