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课题研究基础第10-12页
     ·异构网络融合发展第10页
     ·移动性管理技术第10-11页
     ·异构网络切换技术第11-12页
     ·无线通信仿真建模第12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第12-13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技术第15-31页
   ·移动性管理技术第15-18页
     ·移动性管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第15-16页
     ·移动性管理关键控制功能第16-18页
   ·异构网络中的切换技术第18-26页
     ·切换的分类第19-21页
     ·切换控制方式第21页
     ·垂直切换的三个阶段第21-24页
     ·垂直切换的新特征和性能要求第24-26页
   ·异构网络的切换判决技术第26-30页
     ·接收射频信号强度(RSSI)第27页
     ·接收信号载干比(CIR)第27页
     ·移动台到BS的距离第27页
     ·接收信号强度差第27-28页
     ·引入迟滞电平(Hysteresis)的切换判决算法第28页
     ·一种基于策略驱动(Policy-Enabled)的切换判决机制第28-29页
     ·模糊神经网络(Fuzzy-Neural Methodology)方法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LTE和WiMAX异构网络系统级仿真设计与实现第31-53页
   ·系统级仿真的分类第32-33页
     ·静态仿真法第32页
     ·动态仿真法第32-33页
     ·准静态仿真方法第33页
   ·仿真平台总体描述第33-35页
   ·仿真流程控制第35-38页
   ·仿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第38-52页
     ·无线环境第38-43页
     ·无线快衰信道第43-45页
     ·用户测量接收第45-47页
     ·调度模块第47-50页
     ·用户位置更新及切换第50-51页
     ·业务模块(Full Buffer)第51-52页
     ·统计模块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基于LTE和WiMAX的垂直切换算法研究第53-69页
   ·垂直切换算法第53-54页
   ·问题描述第54-55页
   ·DTFH算法第55-56页
   ·单用户场景下的DTFH算法第56-63页
     ·场景描述第56-57页
     ·基于信道质量差值的切换触发第57-58页
     ·基于模糊判决差值的切换判决第58-61页
     ·算法仿真分析第61-63页
   ·多用户场景下的DTFH算法第63-68页
     ·场景描述第63-64页
     ·基于信道质量差值的切换触发第64-65页
     ·基于模糊逻辑判决差值的切换判决第65-67页
     ·算法仿真分析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9-71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69-70页
   ·下一步研究方向第70-71页
缩略语索引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SCDMA/GSM互操作一致性测试例的开发与实现
下一篇:TD-SCDMA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MAC-hs测试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