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河联补水电站左坝肩堆积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成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 | 第15-39页 |
| ·区域地质 | 第15-2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 ·地层岩性 | 第16-19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22页 |
|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第22-26页 |
| ·气象及水文 | 第26-28页 |
| ·左岸山体基本地质条件 | 第28-39页 |
| ·地形地貌 | 第28-29页 |
| ·地层岩性 | 第29-30页 |
| ·地质构造 | 第30-34页 |
|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 第34-38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左坝肩堆积体特征及成因机制 | 第39-62页 |
| ·基本特征 | 第39-41页 |
| ·变形破坏特征 | 第41-51页 |
| ·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 ·成因机制分析 | 第52-62页 |
| ·离散元模拟分析 | 第52-61页 |
| ·成因机制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左坝肩堆积体稳定性研究 | 第62-91页 |
| ·定性分析 | 第62页 |
| ·极限平衡计算分析 | 第62-72页 |
| ·计算工况及安全标准 | 第63-64页 |
| ·计算方案及模型 | 第64-65页 |
| ·计算参数 | 第65-67页 |
| ·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 ·I区失稳对II区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9-72页 |
| ·3D-FLAC数值模拟分析 | 第72-91页 |
| ·Flac-3D计算基本原理 | 第72-76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参数取值 | 第76-78页 |
| ·天然条件下堆积体应力—应变场分析 | 第78-84页 |
| ·降雨条件下堆积体应力—应变场分析 | 第84-91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