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褐飞虱共生菌的形态观察及其离体培养与相关分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文献综述第9-15页
   ·褐飞虱的危害第9页
   ·褐飞虱爆发的原因分析第9-10页
   ·类酵母共生菌第10-13页
     ·类酵母共生菌形态学研究进展第10-11页
     ·类酵母共生菌与寄主的营养学关系第11-12页
     ·类酵母菌与褐飞虱致害性转变关系研究进展第12-13页
     ·类酵母菌与褐飞虱抗药性产生关系的研究第13页
   ·类酵母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3-15页
2 褐飞虱内共生菌形态及生殖方式观察第15-22页
   ·材料和方法第15-16页
     ·仪器设备第15页
     ·试验材料第15页
     ·试验用试剂第15-16页
     ·共生菌的切片、染色第16页
     ·共生菌电镜标本制作第16页
   ·结果第16-20页
     ·共生菌在虫体内的存在状态和位置确定第16-17页
     ·个体形态观察第17-18页
     ·菌胞发育全过程第18页
     ·电镜观察结果第18-19页
     ·类酵母共生菌的生殖方式观察第19-20页
   ·讨论第20-22页
3 褐飞虱内共生菌的离体培养及分子鉴定第22-29页
   ·材料和方法第23-24页
     ·材料第23页
     ·方法第23-24页
   ·结果第24-27页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形态学观察第24-25页
     ·培养菌落的形态学观察第25-26页
     ·PCR 扩增及测序第26页
     ·DNA 序列比较分析及系统树的构建第26-27页
   ·讨论第27-29页
4 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 RDNA 部分序列比较第29-35页
   ·材料和方法第29-31页
     ·材料第29-30页
     ·方法第30-31页
   ·结果第31-34页
     ·褐飞虱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致害性变异第31-32页
     ·PCR 扩增及测序第32页
     ·DNA 序列比较分析及系统树的构建第32-34页
   ·讨论第34-35页
5 杀菌剂对体内共生菌数量的影响第35-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材料第35-36页
     ·方法第36页
   ·结果第36-37页
   ·讨论第37-38页
6 结论第38-41页
   ·类酵母共生菌的组成与“抑菌防虫”的关系第38-39页
   ·类酵母共生菌与褐飞虱生物型产生原因关系第39页
   ·杀菌剂与类酵母共生菌互作关系第39-40页
   ·进一步工作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附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作者简历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梅等6种木本植物提取物抗植物病原活性筛选与研究
下一篇:几种木本植物精油对植物病原物的抑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