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6-11页 |
第一章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基本分类 | 第11-20页 |
第一节 拉康的主体理论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拉康的能指理论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三种类型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意识形态幻象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幻象的位置——méconnaissance定位幻象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支撑现实,掩盖裂缝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机制:“缝合”与“移情” | 第25-31页 |
第三章 征兆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对象 a——实在界的幽灵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商品拜物教——资本主义的征兆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剩余价值和剩余快感 | 第37-40页 |
第四节 “剩余”:审美与快感的本质 | 第40-44页 |
第五节 意识形态批判:阐释征兆与穿越幻象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