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痛风病的证治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一部分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概念第13-16页
 一、定义第13页
 二、分类第13页
 三、流行病学研究第13-16页
第二部分 痛风的中西医病名辨析第16-18页
 一、历代文献关于痛风病名归属辨析第16页
 二、中西医痛风病名的异同第16-18页
第三部分 痛风的病因病机第18-27页
 一、正气不足为致病之本第19-21页
  1.气血不足,腠理空虚第20页
  2.肝肾不足,脏腑亏虚第20-21页
 二、邪气痹阻为发病之标第21-27页
  1.风寒湿邪第21-22页
  2.暑湿热邪第22-23页
  3.邪甚化毒第23-24页
  4.痰阻血瘀第24-27页
第四部分 痛风的辨证论治第27-37页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第27-28页
  1.痛风临床表现第27页
  2.诊断标准第27-28页
 二、痛风的治疗方法第28-37页
  1.湿热蕴结证第29-30页
  2.瘀血痹阻证第30-31页
  3.痰阻痹阻证第31-32页
  4.风寒湿痹证第32-33页
  5.热毒阻痹证第33-34页
  6.气血两虚证第34-35页
  7.肝肾阴虚证第35-36页
  8.正虚血瘀证第36-37页
第五部分 治疗痛风方剂的配伍规律第37-74页
 一、研究方法第37-38页
  1.文献纳入标准第37-38页
  2 数据库的建立第38页
 二、古代文献分析第38-40页
  1.药物使用类别的分析第39页
  2.药物的分析第39-40页
 三、现代文献分析第40-42页
 四、古今结果比较第42-74页
第六部分 扶正化瘀法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第74-83页
 一、理论依据第74页
 二、处方依据第74-75页
 三、研究方法和对象第75-78页
  1.病例选择标准第75页
  2.研究方法第75-76页
  3.基础治疗第76页
  4.用药方法第76页
  5.观察指标第76页
  6.统计学处理第76页
  7.临床资料分析第76-78页
 四、结果第78页
  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第78页
  2.两组治疗总疗效比较第78页
 五、疗效性观测第78-80页
  1.治疗前后两组血尿酸值结果第78页
  2.治疗前后两组平均白细胞结果第78-79页
  3.治疗前后两组平均血沉结果第79页
  4.观测分析第79-80页
 六、讨论第80-83页
  1.立题依据第80-81页
  2.药效分析第81-83页
第七部分 小结第83-84页
第八部份 参考文献第84-90页
第九部分 附录第90-92页
第十部分 致谢第92-93页
第十一部分 简历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柔筋养精”推拿学术思想在退行性膝关节炎干预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糖尿病的证治与食疗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