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钢结构建筑发展简史及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演变 | 第13-14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动力弹塑性分析时程分析分析)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对比概况 | 第16-18页 |
·Midas/Gen 分析软件介绍 | 第18-20页 |
·在国内部分大型工程成功案例 | 第18-19页 |
·适用范围及分析设计功能 | 第19页 |
·MIDAS/Gen 的辅助功能 | 第19-20页 |
·MIDAS/Gen 的优点和特点 | 第20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方法 | 第21-36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Push-over 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22页 |
·Push-over 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2-23页 |
·Push-over 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23-24页 |
·建立侧向荷载作用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 | 第23-24页 |
·对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 | 第24页 |
·基本方法及公式推导 | 第24-26页 |
·结构目标位移计算的其它几种分析方法 | 第26-35页 |
·FEMA-273/274 位移影响系数法 | 第27-29页 |
·ATC-40 能力谱法 | 第29-34页 |
·自适应分析方法 | 第34页 |
·N2 方法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分析)算例 | 第36-43页 |
·工程概况 | 第36-37页 |
·Push- over 分析在Midas/Gen 中的具体步骤 | 第37-38页 |
·Push-over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2页 |
·七度多遇地震评估 | 第39页 |
·七度罕遇地震评估 | 第39-40页 |
·结构变形特点 | 第40-41页 |
·塑性铰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动力弹塑性分析(时称分析)方法 | 第43-53页 |
·引言 | 第43页 |
·动力时程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43页 |
·动力时程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43-44页 |
·动力时程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4页 |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 | 第44-47页 |
·结构的质量矩阵[M ] | 第45-46页 |
·结构的阻尼矩阵[C ] | 第46页 |
·结构的刚度矩阵[K ] | 第46-47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 | 第47-52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47-49页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动力弹塑性分析(时称分析)算例 | 第53-63页 |
·工程概况 | 第53-55页 |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 | 第55-58页 |
·确定结构弹性阶段 | 第55-56页 |
·地震波输入维数对时程分析的影响 | 第56-58页 |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8-61页 |
·确定结构弹塑性阶段 | 第59页 |
·结构阻尼比对时程分析的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