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8-25页 |
·点轴理论 | 第18页 |
·旅游区位论 | 第18-21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1-22页 |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2-23页 |
·生态位理论 | 第23-24页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辽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 第25-53页 |
·辽宁省旅游经济结构空间分布 | 第25-35页 |
·方法的选取 | 第25页 |
·辽宁省旅游经济结构空间特征 | 第25-27页 |
·辽宁省旅游经济结构发展差异分析 | 第27-29页 |
·辽宁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 第29-35页 |
·辽宁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情况 | 第35-37页 |
·辽宁旅游交通情况 | 第37-41页 |
·辽宁省旅游交通系统现状 | 第37-38页 |
·辽宁旅游交通网络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a 指数,β指数,γ指数 | 第39-40页 |
·平均路径长 | 第40-41页 |
·辽宁旅游流空间结构 | 第41-47页 |
·辽宁国内旅游流分析 | 第42-44页 |
·辽宁国际旅游流分析 | 第44-47页 |
·辽宁省各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 第47-51页 |
·研究方法 | 第47-48页 |
·分析过程 | 第48-51页 |
·本章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辽宁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分析 | 第53-56页 |
·注重各市旅游资源的平衡开发 | 第53页 |
·要按照一极,一核,两轴,四区的模式发展 | 第53-54页 |
·交通网络有待加强 | 第54页 |
·国内国际旅游流需要进一步整合 | 第54-55页 |
·加速提升中心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能力 | 第55页 |
·振兴辽西北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辽宁旅游发展战略举措 | 第56-63页 |
·辽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9页 |
·旅游资源开发盲目 | 第56页 |
·旅游产品品位低 | 第56-57页 |
·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57页 |
·管理机构缺乏力度 | 第57-58页 |
·省级范围的区域规划亟待出台 | 第58-59页 |
·辽宁省旅游业发展举措 | 第59-63页 |
·有效整合资源推进低碳旅游发展 | 第59-60页 |
·提升旅游产品档次 | 第60-61页 |
·健全旅游管理体制 | 第61页 |
·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 第61页 |
·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