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新型腺苷A_(2A)受体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 | 第12-8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1.1 帕金森综合征 | 第12-13页 |
1.2 腺苷受体 | 第13-14页 |
1.3 帕金森综合征与腺苷A_(2A)受体 | 第14-15页 |
1.4 A_(2A)受体拮抗剂 | 第15-21页 |
1.4.1 黄嘌呤类A_(2A)受体拮抗剂 | 第15-16页 |
1.4.2 非黄嘌呤类拮抗剂 | 第16-21页 |
1.5 总结与展望 | 第21-22页 |
第二章 2-(3,5-二甲基吡唑)6胺基嘧啶类化合物 | 第22-28页 |
2.1 设计理念 | 第22-24页 |
2.2 合成路线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2-吡唑6胺基嘧啶类化合物 | 第28-37页 |
3.1 设计理念 | 第28-30页 |
3.2 合成路线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2-(3,5-二甲基吡唑)5氰基6氨基嘧啶类化合物 | 第37-48页 |
4.1 设计理念 | 第37-40页 |
4.2 合成路线 | 第40-4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实验操作 | 第48-77页 |
5.1 生物实验 | 第48-51页 |
5.2 化学实验 | 第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第二部分 新型HEDGEHOG/PI3K双靶点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 | 第87-1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7-92页 |
1.1 HEDGEHOG信号通路 | 第87-89页 |
1.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第89-90页 |
1.3 HH信号通路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第90-91页 |
1.4 HH与PI3K /MTOR抑制剂联合用药 | 第91页 |
1.5 总结与展望 | 第91-92页 |
第二章 新型HEDGEHOG/PI3K双靶点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和活性研究 | 第92-101页 |
2.1 引言 | 第92-93页 |
2.2 设计理念 | 第93-94页 |
2.3 合成路线 | 第94-9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0页 |
2.5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三章 实验操作 | 第101-111页 |
3.1 生物实验 | 第101-103页 |
3.2 化学实验 | 第103-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全文总结 | 第116-118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8-120页 |
附录 | 第120-135页 |
Ⅰ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20-121页 |
Ⅱ部分化合物谱图 | 第121-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