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的概念和意义 | 第11-12页 |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的内容和过程 | 第12-13页 |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桥梁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桥梁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桥梁评估系统的开发现状 | 第17-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变权原理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状态评估方法 | 第21-58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1-27页 |
·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及特点 | 第21-22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22-27页 |
·层次分析法的群组判断 | 第27-32页 |
·群组判断中相似性的计算 | 第28-29页 |
·群组判断中差异性的计算 | 第29页 |
·群判断中可信度的计算 | 第29页 |
·群判断中可信度的计算示例 | 第29-32页 |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服役状态评估模型 | 第32-40页 |
·概述 | 第32-33页 |
·工作状态评估模型 | 第33-37页 |
·状态评估的中间层次结构模型 | 第37-39页 |
·桥梁固有模态特征频率的评定 | 第39-40页 |
·专家知识调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4页 |
·底层评估指标的确定 | 第44-53页 |
·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45-46页 |
·底层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46-52页 |
·非均匀变化系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变权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 | 第53-57页 |
·变权综合评估 | 第53-54页 |
·均衡函数中参数α的确定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状态评估参数监测 | 第58-86页 |
·工程背景 | 第58-59页 |
·应力监测系统 | 第59-61页 |
·监测意义 | 第59页 |
·测试仪器的选择 | 第59-60页 |
·测点的布置 | 第60-61页 |
·温度监测系统 | 第61-62页 |
·监测意义 | 第61页 |
·测试仪器 | 第61页 |
·测点布置 | 第61-62页 |
·挠度监测系统 | 第62-64页 |
·监测意义 | 第62-63页 |
·测点布置 | 第63页 |
·监测系统 | 第63-64页 |
·加速度监测系统 | 第64-67页 |
·监测意义 | 第64页 |
·加速度信号测试的特点 | 第64页 |
·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64-65页 |
·加速度的测试位置 | 第65-67页 |
·区域表观检测 | 第67-68页 |
·基础沉降和桥墩纵向偏位观测 | 第68页 |
·数据传输系统 | 第68-70页 |
·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 | 第70页 |
·评估控制系统 | 第70-71页 |
·系统功能 | 第70-71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71页 |
·监测数据的阀值和量化 | 第71-74页 |
·监测数据的阀值 | 第71-72页 |
·应力和挠度监测数据的评分量化 | 第72-74页 |
·传感器测点权重的确定 | 第74-85页 |
·应力测点的权重 | 第74-83页 |
·挠度测点的权重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评估系统开发 | 第86-98页 |
·软件开发平台及数据库简介 | 第86-88页 |
·C++语言及面向对象技术 | 第86页 |
·VisualC++.NET 的特点 | 第86-87页 |
·SQLServe12005 介绍 | 第87页 |
·net FrameWork 特点 | 第87-88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88-91页 |
·软件编写的依据 | 第88页 |
·软件的特点 | 第88-89页 |
·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89-91页 |
·软件使用介绍 | 第91-97页 |
·程序启动 | 第91-92页 |
·桥梁信息 | 第92-93页 |
·定时数据监测 | 第93-94页 |
·实时数据监测 | 第94页 |
·系统设置 | 第94-95页 |
·状态评估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评估实例 | 第98-109页 |
·桥梁评估数据 | 第98-100页 |
·主要检测仪器 | 第98页 |
·具体结果 | 第98-100页 |
·主梁评估 | 第100-106页 |
·表观检查底层指标评估 | 第100-101页 |
·主梁应力评估 | 第101-103页 |
·主梁线形评估 | 第103-104页 |
·主梁第二级评估 | 第104-106页 |
·墩台基础评估 | 第106-108页 |
·表观检查底层指标评估 | 第106页 |
·基础沉降和纵向偏位评估 | 第106页 |
·墩台基础第二级评估 | 第106-108页 |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09-110页 |
·展望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