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综合用地估价理论与方法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2.综合用地估价概述 | 第16-31页 |
| ·综合用地的概念 | 第16-17页 |
| ·综合用地的类型 | 第17-20页 |
| ·城镇土地类型 | 第17页 |
| ·综合用地类型 | 第17-20页 |
| ·综合用地地价的概念 | 第20-21页 |
| ·综合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 ·一般因素 | 第21-25页 |
| ·区域因素 | 第25-26页 |
| ·个别因素 | 第26-28页 |
| ·综合用地估价的原则 | 第28-31页 |
| ·合法原则 | 第28页 |
| ·最有效利用原则 | 第28-29页 |
| ·预期收益原则 | 第29页 |
| ·估价时点原则 | 第29页 |
| ·供需原则 | 第29-30页 |
| ·变动原则 | 第30页 |
| ·综合分析原则 | 第30页 |
| ·多种方法相比较原则 | 第30-31页 |
| 3.综合用地的特性 | 第31-32页 |
| ·高价值性 | 第31页 |
| ·复杂性 | 第31页 |
| ·特殊性 | 第31页 |
| ·效用综合性 | 第31-32页 |
| ·地域性 | 第32页 |
| 4.综合用地估价的理论基础 | 第32-41页 |
| ·地租理论 | 第32-37页 |
| ·地租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 | 第33-34页 |
|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 | 第34-36页 |
| ·地租理论在综合用地估价中的指导作用 | 第36-37页 |
| ·区位理论 | 第37-40页 |
| ·土地区位的概念 | 第37页 |
| ·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 ·影响土地区位的主要因素 | 第39页 |
| ·区位理论在综合用地估价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 ·地价立体价值分配理论 | 第40-41页 |
| 5.综合用地估价的方法 | 第41-57页 |
| ·综合用地估价的一般方法 | 第41-51页 |
| ·收益还原法 | 第41-43页 |
| ·市场比较法 | 第43-45页 |
| ·假设开发法 | 第45-48页 |
| ·成本逼近法 | 第48-49页 |
|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 第49-51页 |
| ·综合用地估价的特殊方法 | 第51-57页 |
| ·地价空间分配率的测算 | 第51-53页 |
| ·立体型综合用地估价方法 | 第53-57页 |
| ·平面型综合用地估价方法 | 第57页 |
| 6.综合用地估价实例 | 第57-72页 |
| ·立体型综合用地估价实例 | 第57-71页 |
| ·估价对象描述 | 第57-58页 |
| ·地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 ·估价方法与估价过程 | 第61-71页 |
| ·平面型综合用地估价实例 | 第71-72页 |
| ·估价对象描述 | 第71页 |
| ·计算过程 | 第71-72页 |
| 7.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