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域内外关于职务行为认定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1 域外关于职务行为认定的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2.2 国内关于职务行为认定的研究现状 | 第8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4.1 有利于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运行 | 第9页 |
1.4.2 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法益 | 第9-10页 |
1.4.3 确定法律效果的归属和法律责任的承担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公务员职务行为的相关概念 | 第11-14页 |
2.1 公务员 | 第11-12页 |
2.1.1 国外关于公务员的定义 | 第11页 |
2.1.2 我国公务员的定义 | 第11-12页 |
2.1.3 本文研究主体的范围 | 第12页 |
2.2 职务行为的概念 | 第12-14页 |
第三章 现有职务行为认定的相关学说及利弊分析 | 第14-20页 |
3.1 现有职务行为认定学说 | 第14-17页 |
3.1.1 主观说 | 第14页 |
3.1.2 客观说 | 第14-15页 |
3.1.3 四要件标准 | 第15-16页 |
3.1.4 相对人标准 | 第16页 |
3.1.5 国内学者学说 | 第16-17页 |
3.2 现有职务行为认定标准的利弊分析 | 第17-18页 |
3.2.1 主观说的利弊分析 | 第17页 |
3.2.2 客观说的利弊分析 | 第17-18页 |
3.3 现有认定标准难以认定的原因分析 | 第18-20页 |
3.3.1 法律规范在职务行为认定上的空白 | 第19页 |
3.3.2 公务员主观思想的影响 | 第19页 |
3.3.3 相对人德性的欠缺 | 第19-20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务员职务行为认定标准的完善 | 第20-30页 |
4.1 确立我国公务员职务行为认定标准应参考的因素 | 第20-22页 |
4.1.1 区分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的目的 | 第20-21页 |
4.1.2 责任认定的路径 | 第21页 |
4.1.3 依据现实确定界定标准 | 第21-22页 |
4.2 以行政职权作为认定职务行为标准的法理依据 | 第22-23页 |
4.3 以行政职权作为认定职务行为标准的法律依据 | 第23-24页 |
4.4 行政职权界定标准的具体适用 | 第24-30页 |
4.4.1 行为主体是否享有行政职权的确定 | 第24-25页 |
4.4.2 司法实践中有关职务行为认定的重难点问题 | 第25-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