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文缩写的中英文对照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4页 |
1 我国斗鸡的饲养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我国斗鸡的饲养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斗鸡的发展前景 | 第12-13页 |
2 动物攻击行为的研究 | 第13-16页 |
·动物攻击行为的遗传因素 | 第13-14页 |
·动物攻击行为的环境因素 | 第14-15页 |
·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 第15-16页 |
3 攻击行为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6-19页 |
·5-羟色胺(5-HT) | 第16页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 第16-17页 |
·单胺氧化酶(MAO) | 第17-18页 |
·Nr2e1(nuclear receptor subfam ily 2,group E,membr 1)基因 | 第18-19页 |
·多巴胺(DA) | 第19页 |
4 分子遗传标记 | 第19-22页 |
·RFLP标记 | 第19-20页 |
·RAPD标记 | 第20页 |
·AFLP标记 | 第20页 |
·微卫星标记 | 第20-21页 |
·SNP标记 | 第21-22页 |
5 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密码子偏好与基国表达的关系 | 第22页 |
·内含子多态与基国表达的关系 | 第22-23页 |
6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24-51页 |
实验一 吐鲁番斗鸡攻击行为的初步观察 | 第24-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 | 第25-27页 |
·斗鸡在测试—中的攻击行为变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斗鸡在测试二中的攻击行为变量的测定 | 第26页 |
·测试一与测试二中的斗鸡打斗强弱的顺序 | 第26-27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27-28页 |
实验二 采用PCR-SSCP方法对COMT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第28-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用于PCR扩增的鸡基因组DNA | 第31-32页 |
·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4-35页 |
实验三 采用PCR-SSCP方法对MAOA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第35-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主要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8-49页 |
·引物MAOA1的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引物MAOA2的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40-42页 |
·引物MAOA5的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42-45页 |
·引物MAOA7的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引物MAOA3、MAOA4、MAOA6、MAOA8、MAOA9以及MAOA10PCR-SSCP检测与分析结果 | 第46-49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1-54页 |
1 选择合适的实验素材 | 第51页 |
2 基因组DNA的制备 | 第51页 |
3 PCR反应体系 | 第51-52页 |
·引物的设计和引物浓度 | 第51-52页 |
·Mg2+浓度 | 第52页 |
·退火温度 | 第52页 |
4 PCR-SSCP分析法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1-62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