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西部凹陷双清地区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及孔隙度预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9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四、主要成果认识 | 第10页 |
五、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24页 |
·地层特征 | 第11-13页 |
·房身泡组 | 第11页 |
·沙河街组 | 第11-13页 |
·东营组 | 第13页 |
·构造与沉积特征 | 第13-20页 |
·沙四段沉积时期 | 第13-14页 |
·沙三段沉积时期 | 第14页 |
·沙一、二段沉积时期 | 第14页 |
·东营组沉积时期 | 第14页 |
·新近纪 | 第14-20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20-24页 |
·早成岩阶段A 期 | 第20页 |
·早成岩阶段B 期 | 第20页 |
·中成岩阶段A1 亚期 | 第20-21页 |
·中成岩阶段A2 亚期 | 第21页 |
·中成岩阶段B 期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原理与模型 | 第24-34页 |
·基本原理 | 第24-27页 |
·地质原理与模型 | 第24-26页 |
·成岩相预测原理 | 第26页 |
·成岩作用与生储盖层的关系 | 第26-27页 |
·成岩作用模拟的数学模型 | 第27-34页 |
·机械压实与埋藏史模型 | 第28-29页 |
·成岩史模型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双清地区成岩相预测 | 第34-81页 |
·模拟井网的部署参数选取 | 第34-38页 |
·研究流程和模拟井网的部署 | 第34-36页 |
·参数选取 | 第36-38页 |
·模拟结果及其讨论 | 第38-81页 |
·单井和单层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 | 第39-43页 |
·Line1740 剖面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 第43-48页 |
·成岩阶段与成岩相横向预测 | 第48-81页 |
第四章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油气储层确定 | 第81-111页 |
·储层孔隙度预测 | 第81-97页 |
·预测原理与流程 | 第81-82页 |
·西部凹陷双清地区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 | 第82-87页 |
·储层孔隙度预测结果 | 第87-97页 |
·有效油气储层的确定 | 第97-111页 |
·产油气储层孔隙度下限 | 第98页 |
·有效油、气储层分布范围 | 第98-111页 |
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详细摘要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