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工作面微气候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矿井微气候对煤矿资源开采的影响与危害 | 第10-11页 |
| ·矿井微气候对矿工工作效率的影响 | 第10-11页 |
| ·矿井微气候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 第11页 |
| ·矿井微气候要素及其特征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矿井微气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9页 |
| ·现场实测评价矿井微气候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人体实验评价矿井微气候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计算机模拟评价矿井微气候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参数指标评价矿井微气候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2 U形采场内气流场、温度场模拟计算与实验验证 | 第22-39页 |
| ·流体/多孔介质动力学模型 | 第22-23页 |
| ·流动传热模拟实验系统 | 第23-32页 |
| ·试验目的 | 第23-24页 |
| ·试验台设计 | 第24-29页 |
| ·数据采集测试系统 | 第29-32页 |
| ·试验方案与过程 | 第32-33页 |
| ·度场实测 | 第32页 |
| ·流场实测 | 第32-33页 |
| ·边界条件实测 | 第33页 |
|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3-37页 |
| ·典型测点的温度对比 | 第33-35页 |
| ·典型测点的SF_6浓度对比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3 人体热平衡模型及皮肤平均温度计算 | 第39-50页 |
| ·人体热平衡原理 | 第39-40页 |
| ·显热换热 | 第40-43页 |
| ·对流换热 | 第41页 |
| ·辐射换热 | 第41-43页 |
| ·呼吸换热 | 第43页 |
| ·非显热交换——汗液蒸发换热 | 第43-45页 |
| ·皮肤平均温度确定过程 | 第45-47页 |
| ·皮肤平均温度数值模拟算例与分析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热应力表示的客观、主观评价指标的确定及验证 | 第50-59页 |
| ·热应力客观、主观评价指标 | 第50-54页 |
| ·ISO7933热平衡确定过程 | 第50-51页 |
| ·热应力的主观评价准则 | 第51-52页 |
| ·主观热应力指标算例 | 第52-54页 |
| ·由热应力主观热评价指标确定并验证干球温度上限 | 第54-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5 极端环境人体热舒适区 | 第59-65页 |
| ·极端环境人体热舒适区概念的提出 | 第59-60页 |
| ·极端环境人体热舒适区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 ·极端环境人体热舒适区的绘制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