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晋宋之前的诗歌中的山水文化与谢灵运的山水诗作 | 第14-21页 |
·晋宋之前的诗歌中的山水文化 | 第14-18页 |
·先秦时期的山水文化 | 第14-15页 |
·两汉时期的山水文化 | 第15-17页 |
·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 第17-18页 |
·谢灵运生平及山水诗创作 | 第18-21页 |
·谢灵运生平 | 第18-19页 |
·谢灵运山水创作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意象 | 第21-33页 |
·花草意象 | 第21-27页 |
·花意象 | 第21-24页 |
·草意象 | 第24-27页 |
·鸟意象 | 第27-29页 |
·"飞鸟"意象 | 第27-28页 |
·"归鸟"意象 | 第28-29页 |
·霜露意象 | 第29-33页 |
·霜意象 | 第29-31页 |
·露意象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谢灵运山水诗的士人心态 | 第33-42页 |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人生忧患意识 | 第33-36页 |
·政治失意的嗟叹 | 第33-34页 |
·时间易逝的感伤 | 第34-35页 |
·体弱多病的哀怨 | 第35-36页 |
·积极用世与消极避世 | 第36-42页 |
·积极入世 | 第36-37页 |
·消极避世 | 第37-39页 |
·仕与隐的内心矛盾 | 第39-42页 |
第五章 谢灵运山水诗中儒道佛文化思想 | 第42-50页 |
·谢灵运山水诗的儒家文化 | 第42-44页 |
·人本意识 | 第42-43页 |
·力行意识 | 第43-44页 |
·谢灵运山水诗的道家文化 | 第44-47页 |
·朝隐文化 | 第44-45页 |
·阴阳文化 | 第45-47页 |
·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家文化 | 第47-50页 |
·净土观想 | 第47-48页 |
·般若观照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