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基于问题导向 | 第11页 |
·基础理论系统研究与典型事件经验分析结合 | 第11-12页 |
·论文框架设计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相关理论梳理 | 第13-23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定义 | 第13-14页 |
·核心概念——“公众”界定 | 第14页 |
·核心价值界定 | 第14页 |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权力空间——以“异托邦”与“日常生活批判”为例 | 第14-16页 |
·公众参与理论综述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 | 第16-20页 |
·国内研究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美国公众参与实践发展经验 | 第23-54页 |
·“他组织”与“自组织” | 第23页 |
·“他组织”公众参与 | 第23-35页 |
·20 世纪初的公众参与萌芽 | 第24-25页 |
·20 世纪20 至50 年代公众参与意味渐浓 | 第25-27页 |
·20 世纪60 年代公众参与正式问世 | 第27-29页 |
·20 世纪80 年代后公众参与蓬勃发展与转型 | 第29-35页 |
·“自组织”公众参与 | 第35-52页 |
·合作居住(Cohousing) | 第35-36页 |
·C?亚历山大的参与式规划实践 | 第36-43页 |
·泰迪?科鲁兹工作室Estudio Teddy Cruz 的参与式规划实践 | 第43-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国内社区规划公众参与现状与分析 | 第54-65页 |
·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状概述 | 第54-58页 |
·管窥“一国两制”下的两种典型参与现象 | 第54-56页 |
·审视与反思 | 第56-58页 |
·我国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58-63页 |
·社区规划的社会性 | 第59-60页 |
·社区与居住区的重叠 | 第60-62页 |
·先声——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在行动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展望:有效利用时代信息技术,将密度人性化 | 第65-74页 |
·电子参与E-Participation | 第66-67页 |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 | 第67-69页 |
·虚拟现实技术( VR ) | 第69-70页 |
·数据库技术Data Base | 第70页 |
·芝加哥Pilsen 社区规划案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