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初探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绪论第11-14页
第一章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萌芽第14-17页
 一、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15页
 二、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初步形成第15-17页
第二章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脉络发展7第17-25页
 一、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确立7第17-21页
  (一)先秦儒家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审美观第18-19页
  (二)先秦儒家尽善尽美主体体验的审美教育观第19页
  (三)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强调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第19-21页
 二、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审美教育哲学第21-22页
 三、 孟子“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的审美教育哲学第22-23页
 四、 荀子“化性起伪”的审美教育哲学第23-25页
第三章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中的体现第25-29页
 一、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有教无类”在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中的体现第25页
 二、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因材施教”在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中的体现第25-27页
 三、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中的体现第27页
 四、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中的体现第27-29页
第四章 《大学·中庸》教育哲学中的审美教育哲学第29-33页
 一、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美的道德修养境界第29-30页
 二、 “中”即是美的情境合一,知行合一的审美教育观第30-31页
 三、 “内圣外王”的和谐统一第31-33页
第五章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历史价值第33-37页
 一、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特点第33页
 二、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对人的“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真善美追求的影响第33-34页
 三、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完善人格和提升境界的整体素质教育观第34-37页
第六章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哲学的现实意义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适伦理:张荫棠劝导藏俗改良的文化诠释
下一篇:启蒙思想的文本批判--读《启蒙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