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理论背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 | 第10-11页 |
·现实背景:旅游地的发展变化 | 第11-12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16页 |
·研究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40页 |
·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 | 第18-31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21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 | 第31-40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31-37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及其发展 | 第37-40页 |
第3章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与分类 | 第40-57页 |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40-48页 |
·利益相关者 | 第40-42页 |
·旅游利益相关者 | 第42-45页 |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 | 第45-48页 |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第48-57页 |
·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48-54页 |
·旅游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54-56页 |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56-57页 |
第4章 飞天山/丹霞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判定 | 第57-63页 |
·案例地的选取及其概况 | 第57-59页 |
·飞天山概况 | 第57-58页 |
·丹霞山概况 | 第58页 |
·研究案例选取原因 | 第58-59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判定的理论基础 | 第59-60页 |
·飞天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判定 | 第60-61页 |
·丹霞山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判定 | 第61-63页 |
第5章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 第63-79页 |
·研究目的 | 第63-64页 |
·研究方法 | 第64页 |
·问卷数据分析 | 第64-72页 |
·飞天山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排序及其分类 | 第66-70页 |
·丹霞山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排序及其分类 | 第70-72页 |
·访谈调查分析 | 第72-78页 |
·访谈编码方法 | 第72页 |
·访谈结果分析 | 第72-78页 |
·本章结论 | 第78-79页 |
第6章 旅游地不同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 第79-87页 |
·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 | 第79-84页 |
·RDAP模型 | 第79-80页 |
·分类管理模型 | 第80-83页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动态管理模式 | 第83-84页 |
·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 | 第84-8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90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件一:关于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调查 | 第98-99页 |
附件二:关于飞天山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调查 | 第99-100页 |
附件三:关于丹霞山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调查 | 第100-101页 |
附件四:关于利益相关者重要性的访谈提纲 | 第101-102页 |
后记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