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工程机械防滑差速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9-12页 |
|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防滑差速系统的应用情况 | 第12-14页 |
| ·防滑差速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防滑差速系统在国内的应用 | 第12-13页 |
| ·开展防滑差速器研究的紧迫性 | 第13-14页 |
| 2 差速器的分类与原理 | 第14-26页 |
| ·差速器的分类 | 第14页 |
| ·几种常见的防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 | 第14-23页 |
| ·强制锁止式差速器 | 第14-16页 |
| ·摩擦片式自锁差速器 | 第16-18页 |
| ·滑块凸轮式差速器 | 第18-20页 |
| ·牙嵌式自由轮差速器 | 第20-21页 |
| ·托森差速器 | 第21-22页 |
| ·粘性联轴差速器 | 第22-23页 |
| ·防滑差速器的选型研究 | 第23-26页 |
| ·防滑差速器的性能评价 | 第23-24页 |
| ·主流防滑差速器的结构分析总结 | 第24-25页 |
| ·选型结论 | 第25-26页 |
| 3 模糊控制理论 | 第26-30页 |
| ·模糊控制与PID 的区别 | 第26页 |
| ·模糊控制理论的特点和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 ·模糊控制理论的特点 | 第26-27页 |
| ·车辆模糊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轮式工程机械防滑差速系统设计的建模方法 | 第28-30页 |
| 4 车辆模型与建模 | 第30-53页 |
| ·车辆模型综述 | 第30-31页 |
| ·四轮车辆模型 | 第30页 |
| ·双轮车辆模型 | 第30页 |
| ·单轮车辆模型 | 第30-31页 |
| ·车辆在道路上制动时的分析 | 第31-35页 |
| ·车轮制动时受力分析 | 第31-32页 |
| ·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 | 第32-33页 |
| ·车辆制动时滑移率与附着系数的关系 | 第33-34页 |
| ·四分之一车体模型 | 第34-35页 |
| ·三轮车辆模型 | 第35-41页 |
| ·模型假设 | 第35-37页 |
| ·车轮的切向力 | 第37-39页 |
| ·车辆动力学特性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 ·工程机械作业过程中的粘性限滑转矩输出 | 第40-41页 |
| ·MATLAB/SIMULINK 仿真模型 | 第41-52页 |
| ·方程简化 | 第41-46页 |
| ·BP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第46-49页 |
| ·瞬态响应过程仿真 | 第49-50页 |
| ·蛇行运动仿真 | 第50-52页 |
| ·仿真分析结论 | 第52-53页 |
| 5 结论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