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页 |
第二章 公共艺术概述 | 第15-37页 |
·公共艺术的概念 | 第15-16页 |
·公共艺术概况 | 第15-16页 |
·公共艺术形成和发展 | 第16-35页 |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公共艺术形成的影响 | 第16-24页 |
·原始社会、经济与公共艺术 | 第16-17页 |
·奴隶社会、经济与公共艺术 | 第17-20页 |
·封建社会、经济与公共艺术 | 第20页 |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公共艺术 | 第20-22页 |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公共艺术 | 第22-24页 |
·哲学史发展对公共艺术形成的影响 | 第24-31页 |
·古希腊时期哲学与艺术 | 第24-25页 |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与艺术 | 第25-26页 |
·西方近代哲学与艺术 | 第26-27页 |
·西方现代哲学与艺术 | 第27-29页 |
·西方后现代哲学与艺术 | 第29-31页 |
·公共空间形态的发展对公共艺术形成的影响 | 第31-35页 |
·公民的公共空间 | 第32页 |
·限定的公共空间 | 第32-33页 |
·开放、多元的公共空间 | 第33-35页 |
·公共艺术的特征 | 第35-37页 |
·具有公共领域的思想背景 | 第35页 |
·陈列的空间是公共空间 | 第35-36页 |
·艺术的出发点——公共性 | 第36页 |
·由公共机构作为经济支撑和决策管理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地域文化概述 | 第37-49页 |
·地域文化概念 | 第37-38页 |
·地域文化形成 | 第38-41页 |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 第39页 |
·政治权利的影响 | 第39-40页 |
·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交通状况与交流) | 第40页 |
·移民和人口流动 | 第40-41页 |
·地域文化的内容 | 第41-49页 |
·气候、地理、自然环境 | 第41-42页 |
·历史文脉 | 第42-46页 |
·物质的历史(历史脉络、遗迹、文物) | 第43-44页 |
·非物质的历史(人文社会现象) | 第44-46页 |
·宗教、伦理(风俗、信仰) | 第44-45页 |
·人文艺术和文化价值观(哲学) | 第45-46页 |
·地域文化的当代性 | 第46-49页 |
·现代城市化进程与地域文化 | 第47-48页 |
·现代工业文明、数字文明时代的地域文化 | 第48-49页 |
第4章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研究 | 第49-63页 |
·公共艺术与气候、地理、自然环境的研究 | 第50-52页 |
·公共艺术与历史文脉的研究 | 第52-59页 |
·物质的历史与公共艺术 | 第52-55页 |
·历史脉络与公共艺术 | 第52-53页 |
·历史事件、人物与公共艺术 | 第53-55页 |
·非物质的历史(人文社会现象)与公共艺术 | 第55-59页 |
·宗教、伦理与公共艺术(习俗、信仰) | 第55-57页 |
·人文艺术、文化价值观与公共艺术(美学、语言哲学) | 第57-59页 |
·当代性地域文化与公共艺术 | 第59-63页 |
第5章 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案例分析 | 第63-74页 |
·深圳市火车北站东广场雕塑设计方案 | 第64-66页 |
·深圳市南山区水广场公共艺术设计方案 | 第66-69页 |
·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景区步游道公共艺术 | 第69-74页 |
结语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引用 | 第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