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富营养化的概念 | 第10-11页 |
| ·湖泊富营养化现状 | 第11-13页 |
| ·湖泊富营养化的现象和成因 | 第13页 |
| ·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13-15页 |
|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 第13-14页 |
| ·对饮用水和供水水质的影响 | 第14页 |
| ·对湖泊美学价值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对交通航运的影响 | 第15页 |
| ·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研究 | 第15-21页 |
| ·综合评价方法 | 第15-17页 |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 ·新技术手段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研究 | 第21-29页 |
| ·城市湖泊的概念 | 第21页 |
| ·城市湖泊的分类 | 第21-22页 |
| ·城市湖泊的功能 | 第22-24页 |
| ·城市湖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的研究 | 第25-26页 |
| ·东昌湖概况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东昌湖水生生物和水质时空分析 | 第29-43页 |
| ·东昌湖水生生物时空分析 | 第29-34页 |
| ·东昌湖水生生物数据统计 | 第29-31页 |
| ·基于水生生物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标准 | 第31-33页 |
| ·基于水生生物的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 第33-34页 |
| ·东昌湖水质单项指标时空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34-43页 |
| ·水质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 ·东昌湖水质观测数据统计 | 第35-37页 |
| ·水温T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37页 |
| ·酸碱度PH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 ·重铬酸钾指数COD(?)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39-40页 |
| ·总氮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 ·总磷的时空分布及水体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东昌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43-61页 |
| ·湖泊富营养化模糊模式识别理论 | 第43-51页 |
| ·数据规格化处理 | 第43-45页 |
| ·环境指标综合权重矩阵 | 第45页 |
| ·样本集对模糊概念"营养化"的相对隶属度矩阵 | 第45-47页 |
| ·样本的级别特征值 | 第47-48页 |
| ·样本的级别特征值 | 第48-51页 |
| ·结论 | 第51页 |
| ·灰色聚类法 | 第51-60页 |
| ·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 | 第52-53页 |
| ·灰类白化权函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 ·确定聚类权 | 第55-56页 |
| ·确定聚类系数 | 第56页 |
| ·构造聚类向量及评判 | 第56页 |
| ·灰色聚类法的算法 | 第56-57页 |
| ·应用实例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60页 |
| ·评价结果的比较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富营养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 第61-74页 |
| ·东昌湖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 第61-63页 |
| ·国内外防治措施综述 | 第63-70页 |
| ·营养盐控制 | 第63-66页 |
| ·直接除藻的措施 | 第66-67页 |
| ·生物调控的措施 | 第67-69页 |
| ·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措施 | 第69-70页 |
| ·东昌湖富营养化防治措施研究 | 第70-74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建议 | 第74-76页 |
| ·监测建议 | 第75页 |
| ·治理建议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