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全球化及对中国共产党选择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 第9-15页 |
(一) 政治现代化模式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3页 |
1、政治现代化的内涵 | 第9-10页 |
2、模式解读 | 第10-11页 |
3、政治现代化模式划分类型 | 第11-13页 |
(二) 全球化浪潮对政治现代化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13-15页 |
1、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积极影响 | 第14页 |
2、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 第14-15页 |
二、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历程 | 第15-26页 |
(一) 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阶段(1949—1978) | 第16-18页 |
1、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 第16-17页 |
2、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第17-18页 |
3、民主政治建设受到破坏性冲击 | 第18页 |
(二) 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和重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阶段(1978—1987) | 第18-21页 |
1、逐步恢复民主政治建设 | 第19-20页 |
2、民主政治建设步入正轨 | 第20-21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基本确立政治现代化模式阶段(1987——2002) | 第21-24页 |
1、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第21-22页 |
2、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 第22-23页 |
3、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现代化指导思想 | 第23-24页 |
(四) 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中国政治现代化模式阶段(2002— ) | 第24-26页 |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第24页 |
2、确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第24-25页 |
3、进一步明确了政治现代化的推进策略 | 第25-26页 |
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选择 | 第26-37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模式选择立足点 | 第26-28页 |
1、历史传统——传统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的深远影响 | 第27页 |
2、客观现实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27页 |
3、主体力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化与重组 | 第27-28页 |
(二)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构建 | 第28-37页 |
1、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第29-30页 |
2、基本原则—参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辨证统一 | 第30-31页 |
3、关键与核心—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 | 第31-33页 |
4、动力—党和政府为主导,自主自治的公民社会为推动力的动力组合 | 第33-34页 |
5、协调—现代化诸方面协调发展 | 第34-35页 |
6、方式—渐进式政治体制改革 | 第35-37页 |
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选择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经验 | 第37-42页 |
(一) 中国政治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应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 | 第37-38页 |
(二)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与当代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 第38-39页 |
(三) 中国政治发展应与世界民主化浪潮相适应 | 第39页 |
(四) 借鉴吸收国外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和优秀成果 | 第39-40页 |
(五) 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