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 第13-14页 |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 第15-16页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第16-19页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保护性耕作对产量的影响 | 第17页 |
·各耕作对土壤容重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 第18页 |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土壤性质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0-21页 |
·土壤物理性状指标 | 第20-21页 |
·土壤养分的测定 | 第21页 |
·冬小麦生长性状指标及产量 | 第21页 |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数据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统计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麦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的影响 | 第23-40页 |
·保护性耕作对夏闲始末麦田土壤蓄水效果的影响 | 第23-30页 |
·不同耕作夏闲期始末麦田0~300 cm 土层土壤蓄墒效果 | 第23-25页 |
·夏闲期始末不同轮耕处理麦田0~200CM 土层土壤蓄墒效果 | 第25-27页 |
·不同耕作处理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变化 | 第27-28页 |
·不同耕作处理冬小麦孕穗期麦田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28页 |
·保护性轮耕处理下冬小麦生长期麦田土壤贮水量变化 | 第28-30页 |
·保护性耕作对麦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 第30-40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麦田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影响 | 第30-34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麦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 第34-40页 |
第四章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麦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 第40-43页 |
·保护性耕作对平衡施肥处理下麦田土壤全效养分的影响 | 第40-41页 |
·保护性耕作对平衡施肥处理下麦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第41页 |
·保护性耕作轮耕对平衡施肥处理下麦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 | 第41-42页 |
·渭北旱塬最佳保护性耕作模式筛选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第43-51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43页 |
·保护性轮耕对小麦孕穗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耕作对冬小麦产量与WUE 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施肥和轮耕处理组合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麦田经济收益的影响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夏闲期始末不同耕作处理麦田0~300CM 土层土壤蓄水效果 | 第51页 |
·夏闲期始末不同轮耕处理麦田0~200cm 土层土壤蓄墒效果 | 第51页 |
·平衡施肥处理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轮耕对土壤蓄水保墒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处理冬小麦孕穗期麦田土壤含水率变化 | 第51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2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52页 |
·保护性耕作与轮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