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理论研究回顾 | 第15-27页 |
·一些基本含义 | 第15-17页 |
·知识产权的含义 | 第15-16页 |
·知识产权制度的含义 | 第16-17页 |
·经济增长 | 第17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回顾 | 第17-23页 |
·技术决定论与制度决定论的争论 | 第17-19页 |
·知识产权制度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 | 第19页 |
·分析的视角:南北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利益之争 | 第19-22页 |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 第23-24页 |
·关于知识产权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 | 第24页 |
·知识经济下的知识产权制度更倾向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分享 | 第24-25页 |
·关于国内外实证研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7-42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 | 第27-30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 第27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配置机制 | 第27-28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调节机制 | 第28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规范机制 | 第28-29页 |
·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机制 | 第29-30页 |
·知识产权制度的内部效应 | 第30-33页 |
·知识产权制度的外部效应 | 第33-36页 |
·知识产权制度与商品贸易 | 第33-35页 |
·知识产权制度与技术许可 | 第35页 |
·知识产权制度与FDI | 第35-36页 |
·加入南方创新因素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型分析 | 第36-39页 |
·新的假定 | 第36-37页 |
·模型推导 | 第37-39页 |
·模型结论 | 第39页 |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经验 | 第39-41页 |
·日本的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 第39-40页 |
·印度的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55页 |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42-46页 |
·萌芽期 | 第43页 |
·初始期(1949 年-1978 年) | 第43-44页 |
·建立成长期(1978 年-1993 年) | 第44页 |
·成熟完善期(1993 年至今) | 第44-46页 |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协整检验 | 第49-50页 |
·Granger 因果检验 | 第50-51页 |
·我国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 | 第51-54页 |
·我国的技术引进情况 | 第51-53页 |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引进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 | 第55-64页 |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6-60页 |
·缺乏整体知识产权战略 | 第57页 |
·缺乏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法律分散、琐碎、互相冲突 | 第57-58页 |
·国家研发支出较少 | 第58页 |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产权流失严重 | 第58-59页 |
·国内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较少 | 第59-60页 |
·知识产权发展的地区不均 | 第60页 |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选择 | 第60-62页 |
·启示 | 第62-63页 |
·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 第62页 |
·确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 第62-63页 |
·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呼应与配套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