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中国农业保险的创新--引入ART方式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0. 导论第11-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4-15页
   ·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第15-16页
   ·本文创新点第16-17页
1. 农业风险分析第17-30页
   ·农业风险的内涵和要素第17-19页
     ·农业风险的内涵第17-18页
     ·农业风险的要素第18-19页
   ·农业风险的特点第19-24页
     ·农业风险的自然性第19-20页
     ·农业风险的区域性第20-21页
     ·农业风险的难分散性第21-22页
     ·农业风险的损失巨大性第22页
     ·农业风险的系统性第22-23页
     ·农业风险事故与损失的非一致性第23-24页
     ·农业风险的弱质性第24页
   ·农业风险的分类第24-26页
     ·基本农业风险和特定农业风险第24-25页
     ·巨灾农业风险和一般性农业风险第25-26页
   ·农业风险的认识——历史与文化的视角第26-30页
     ·历史的角度第26-28页
     ·文化的角度第28-30页
2. 农业保险与ART 方式第30-47页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第30-40页
     ·农业保险的界定第30-31页
     ·农业保险的性质分析——准公共物品第31-32页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第32-36页
     ·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第36-40页
   ·ART 方式第40-47页
     ·传统(再)保险与ART 方式第40页
     ·ART 方式的概念框架第40-43页
     ·ART 方式的常见种类与特点第43-47页
3. 农业保险中引入ART 方式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制约因素分析第47-62页
   ·必要性分析第47-53页
     ·是健全我国农业保险内在风险转移机制的需要第47-48页
     ·是弥补我国农业保险中传统(再)保险方式缺陷的需要第48-51页
     ·是弥补政府对农业保险介入或补贴的有限性的需要第51-52页
     ·是促进我国农险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需要第52-53页
   ·可能性分析第53-56页
     ·ART 方式和农业保险的内在契合性第53-54页
     ·外在环境的有利变化提供了条件第54-56页
   ·当前的制约因素第56-62页
     ·农业农村经济方面第56-57页
     ·农业保险市场方面第57-58页
     ·资本市场方面第58-59页
     ·技术和人才方面第59页
     ·中介机构方面第59-60页
     ·政策、法律环境方面第60-62页
4. 农业保险中引入ART 方式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以及支持体系的构建第62-79页
   ·总体思路第62-67页
     ·总体思路的内容第62页
     ·选择的理由第62-66页
     ·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第66-67页
   ·具体内容第67-76页
     ·农业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应对农业巨灾风险第67-72页
     ·ART 方式处理大型农业企业面临的一般性农业风险第72-76页
   ·支持体系的构建第76-79页
     ·农民风险和保险意识的培育第76页
     ·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第76-77页
     ·各种市场和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完善第77页
     ·各方面人才的培养第77-79页
5. 农业保险中引入ART 方式的现实选择——农业巨灾保险债券第79-99页
   ·原因及可行性分析第79-82页
     ·从债券化入手的原因分析第79-80页
     ·农业巨灾保险债券的可行性分析第80-82页
   ·农业巨灾债券的初步构想第82-86页
     ·参与主体设想第82-83页
     ·市场基本运作过程第83-85页
     ·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85-86页
   ·农业巨灾债券定价的精算分析第86-93页
     ·农业巨灾债券票面利率的确定第86-88页
     ·农业巨灾债券的定价分析第88-93页
   ·影响农业巨灾债券成功发行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第93-99页
     ·技术问题第93-96页
     ·市场需求问题第96-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后记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我国小额保险发展的政策思路探索
下一篇:健康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