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4页 |
| ·概览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标及范围 | 第12页 |
| ·论文大纲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48页 |
| ·概述 | 第14页 |
| ·坑底抗隆起 | 第14-17页 |
| ·墙体侧向位移 | 第17-23页 |
| ·墙后土体沉降 | 第23-26页 |
| ·明视土压力图 | 第26-28页 |
| ·挡墙弯矩 | 第28-30页 |
| ·土压力 | 第30-31页 |
| ·小应变效应对基坑行为的影响 | 第31-34页 |
| ·可靠度概念 | 第34-42页 |
| ·简介 | 第34-35页 |
| ·可靠度指标 | 第35-37页 |
| ·FORM | 第37-41页 |
| ·可靠度在基坑工程的应用 | 第41-42页 |
| ·PLAXIS 概述 | 第42-48页 |
| ·PLAXIS | 第42页 |
| ·硬化模型(Hardening Soil Model) | 第42-43页 |
| ·硬化小应变模型(HSS Model) | 第43-48页 |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48-90页 |
| ·简介 | 第48页 |
| ·HSS 模型的参数取值 | 第48-52页 |
| ·不排水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48-49页 |
| ·对于粘土的 取值 | 第49-50页 |
| ·粘性土的 | 第50页 |
| ·砂土的 | 第50-51页 |
| ·砂土的 | 第51-52页 |
| ·案例分析 | 第52-73页 |
| ·Project: Syed Alwi | 第52-55页 |
| ·Rochor Complex | 第55-58页 |
| ·Lavender MRT Station | 第58-61页 |
| ·Farrer Park–Kandang Kerbau | 第61-64页 |
| ·Project Kotoku | 第64-67页 |
| ·台北 Formosa Project | 第67-70页 |
| ·TNEC Project | 第70-73页 |
| ·小应变特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3-89页 |
| ·概述 | 第73页 |
| ·参数分析 | 第73-76页 |
| ·墙体侧移 | 第76-79页 |
| ·墙后地表沉降 | 第79-82页 |
| ·案例验证 | 第82-89页 |
| ·本节总结 | 第89页 |
| ·本章总结 | 第89-90页 |
| 第四章 软土地基中地下连续墙支护基坑的参数分析 | 第90-136页 |
| ·简介 | 第90页 |
| ·深基坑工程中的经验方法 | 第90页 |
| ·参数研究 | 第90-93页 |
| ·影响基坑行为的因素 | 第90-91页 |
| ·基坑几何尺寸和土体条件 | 第91-92页 |
| ·有限元分析中的参数取值 | 第92-93页 |
| ·参数分析结果 | 第93-108页 |
| ·墙体插入深度对变形的影响 | 第93-95页 |
| ·支撑刚度对墙体变形的影响 | 第95-96页 |
| ·地下水水位对墙体变形的影响 | 第96-97页 |
| ·墙体刚度对变形的影响 | 第97页 |
| ·土体硬度比E_(50)/c_u 对墙体变形的影响 | 第97-98页 |
| ·土体重度对墙体变形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土体强度比例对墙体变形的影响 | 第100页 |
| ·粘土层厚度与开挖宽度对变形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 ·墙体变形路径 | 第103-108页 |
| ·关于墙体变形的响应面 | 第108-113页 |
| ·响应面法 (RSM) | 第108-109页 |
| ·多重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 第109-110页 |
| ·关于墙体最大变形的响应面 | 第110-112页 |
| ·对于墙体最大变形响应面的验证 | 第112-113页 |
| ·关于墙后地表最大沉降的响应面 | 第113-115页 |
| ·明视土压力图 (APD) | 第115-135页 |
| ·背景 | 第116页 |
| ·Terzaghi-Peck Method | 第116-117页 |
| ·影响 APD 的因素 | 第117-129页 |
| ·对于 APD 的近似估计 | 第129-132页 |
| ·案例验证 | 第132-135页 |
| ·本章总结 | 第135-136页 |
| 第五章 可靠度分析 | 第136-164页 |
| ·简介 | 第136页 |
| ·可靠度分析 | 第136页 |
| ·状态函数 | 第136-138页 |
| ·变量的均值和变异系数(COV) | 第138-139页 |
| ·案例应用 | 第139-151页 |
| ·案例 Farrer Park — Kandang Kerbau (墙体变形) | 第139-149页 |
| ·TNEC 案例(地表沉降) | 第149-151页 |
| ·预测 的经验性表格 | 第151-164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64-167页 |
| ·结论 | 第164-165页 |
| ·将土体模型 HS 和 HSS 应用于基坑分析中,建议了参数取值方法 | 第164页 |
| ·提出了能衡量土体小应变效应的系数 | 第164页 |
| ·建议了预测墙体变形路径的方法 | 第164页 |
| ·建立了墙体变形和地表沉降的响应面 | 第164-165页 |
| ·预测 APD 的经验性图表 | 第165页 |
| ·预测基坑P_f 的图表 | 第165页 |
| ·所建议的方法的局限性和缺陷 | 第165页 |
|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165-1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7-174页 |
| 致谢 | 第174-1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