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关于选题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职工参与制度概述 | 第9-13页 |
一、职工参与制度的概念 | 第9页 |
二、职工参与制度的方式 | 第9-13页 |
(一) 信息参与方式 | 第9-10页 |
(二) 经营参与方式 | 第10-11页 |
(三) 监督参与方式 | 第11页 |
(四) 持股参与方式 | 第11-12页 |
(五) 分配参与方式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职工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一、产业民主理论 | 第13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3-14页 |
三、人力资本理论 | 第14-15页 |
四、经营共同体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美国与德国职工参与制度的评价分析 | 第16-21页 |
一、美国的职工参与制度——以集体谈判制为代表 | 第16-17页 |
二、德国的职工参与制度——以共同决定制为代表 | 第17-19页 |
(一) 煤钢行业共同决定法(1951 年) | 第17-18页 |
(二) 经营组织法(1952 年,1972 年修改) | 第18页 |
(三) 扩大共同决定法(1951 年) | 第18-19页 |
三、美国与德国的职工参与制度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第四章 我国职工参与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 第21-29页 |
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和完善 | 第21-24页 |
(一)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二)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 第22-24页 |
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问题和完善 | 第24-25页 |
(一) 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问题 | 第24页 |
(二) 完善我国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的建议 | 第24-25页 |
三、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 第25-29页 |
(一) 我国职工持股的问题 | 第25-26页 |
(二) 完善职工持股制度的对策 | 第26-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