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18页 |
·病毒的可能来源和跨种传播 | 第8-10页 |
·SARS-CoV的主要结构蛋白 | 第10-12页 |
·SARS-CoV S蛋白、受体和受体结合区(RBD) | 第10-12页 |
·SARS-CoV N蛋白 | 第12页 |
·SARS-CoV的实验室诊断 | 第12-13页 |
·SARS-CoV的免疫应答 | 第13-16页 |
·SARS-CoV的体液免疫反应 | 第13-14页 |
·SARS-CoV的细胞免疫反应 | 第14-16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实验流程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实验流程 | 第17-18页 |
2 研究对象、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18-29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试剂配制 | 第18-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常见试剂配制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7页 |
·大肠杆菌(E.coli)化学感受态的制备 | 第20页 |
·转化 | 第20-21页 |
·质粒的大量提取(QIAGEN试剂盒) | 第21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1-22页 |
·质粒定量 | 第22页 |
·pRBD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 | 第22页 |
·ELISA初步检测RBD表达 | 第22-23页 |
·RBD蛋白的纯化与浓缩 | 第23-24页 |
·蛋白定量(Bio-Rad Protein Assay) | 第24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24页 |
·Western Blotting | 第24-25页 |
·SARS-CoV IgG检测(商品化试剂盒) | 第25-26页 |
·S蛋白、N蛋白、RBD蛋白间接ELISA | 第26页 |
·功能性假病毒的获得 | 第26页 |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 第26-27页 |
·中和抗体检测操作流程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37页 |
·RBD质粒琼脂糖电泳 | 第29页 |
·ELISA初步检测RBD转染后的表达 | 第29-30页 |
·SDS-PAGE分析纯化的RBD蛋白 | 第30页 |
·RBD蛋白免疫印迹 | 第30-31页 |
·RBD蛋白定量 | 第31页 |
·假病毒制备所用质粒琼脂糖电泳 | 第31-32页 |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 第32-33页 |
·SARS-CoV,S蛋白和N蛋白IgG动态变化 | 第33-34页 |
·抗体的中和活性及与SARS-CoV、S蛋白IgG相关性 | 第34-35页 |
·RBD IgG抗体动态变化以及与中和活性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4名康复者第五年IgG抗体和抗体的中和活性检测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7页 |
·SARS-CoV及其结构蛋白抗体动态变化 | 第37-43页 |
·S蛋白、N蛋白特异抗体动态变化 | 第37-39页 |
·S蛋白间接ELISA的灵敏度高于商品化试剂盒 | 第39页 |
·SARS康复者抗体的中和活性 | 第39-41页 |
·S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 第41-42页 |
·RBD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 第42-43页 |
·抗体长期存在机制与意义 | 第43-47页 |
·抗体长期存在的机制 | 第43-45页 |
·抗体长期存在的意义 | 第45-47页 |
5 小结 | 第47-4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8-58页 |
综述 SARS研究概述 | 第58-8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文章发表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