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3-14页 |
·高产的重要性 | 第13页 |
·高效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预期结果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密度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 第14页 |
·氮、磷、钾肥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 第14-15页 |
·种植形式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 第15-16页 |
·耕作方式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 第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不同密度对丹玉39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18-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试验地点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栽管措施 | 第18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氮、磷、钾肥高效利用 | 第19-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试验地点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栽管措施 | 第19-20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不同种植形式和播种方式对丹玉39号的影响 | 第20-21页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试验地点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栽管措施 | 第21页 |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21页 |
·常规垄作与平作对丹玉39号的影响 | 第21-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试验地点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栽管措施与田间调查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35页 |
·不同种植密度与丹玉39号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氮、磷、钾肥高效利用 | 第24-28页 |
·氮肥对丹玉39号产量水平的影响 | 第24-26页 |
·磷肥对丹玉39号产量水平的影响 | 第26页 |
·钾肥对丹玉39号产量水平的影响 | 第26-28页 |
·氮、磷、钾肥对丹玉39号产量效应 | 第28页 |
·不同种植形式和播种方式对丹玉39号产量及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28-32页 |
·不同种植形式和播种方式对丹玉39号产量差异 | 第28-30页 |
·光照强度对不同种植形式和播种方式的丹玉39号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常规垄作与平作对丹玉39号的影响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丹玉39号在辽宁东南地区最适种植密度不应超过60000株/HM~2,最适密度为52500株/HM~2 | 第35页 |
·在辽宁东南部地区种植丹玉39号的最适N:P_2O_5:K_2O配比为6:1:4 | 第35页 |
·丹玉39号在辽宁东南地区的最适栽培方式为清种双株定向 | 第35-36页 |
·灭茬平作的耕作方式能更好的保持土壤水分 | 第36页 |
·丹玉39号在辽宁东南部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历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