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特性及厌氧消化产沼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概述 | 第15页 |
·餐厨垃圾性质及其危害 | 第15-16页 |
·餐厨垃圾的管理现状 | 第16-17页 |
·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现状 | 第17-19页 |
·常用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其他资源化利用技术 | 第18-19页 |
·厌氧消化技术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19-25页 |
·厌氧消化原理 | 第19-20页 |
·厌氧消化的优点 | 第20-21页 |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 第21-25页 |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产气效率及潜力研究 | 第25-26页 |
·不同底物或联合消化 | 第26页 |
·中间产物的研究 | 第26-27页 |
·厌氧工艺研究 | 第27-28页 |
·干式与湿式厌氧发酵 | 第28-29页 |
·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论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论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北京市餐厨垃圾的产生及处理状况调研 | 第31-37页 |
·调查目的 | 第31页 |
·调查对象 | 第31页 |
·调查方法 | 第31页 |
·调查内容 | 第31-32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餐厨垃圾的产生情况 | 第32-34页 |
·餐厨垃圾的收集及处理 | 第34-35页 |
·餐厨垃圾的运输和用途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餐厨垃圾特性分析 | 第37-47页 |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38页 |
·三餐厨余性质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TS、VS变化 | 第38-39页 |
·总碳、总氮及C/N变化 | 第39-40页 |
·各种有机物含量 | 第40-41页 |
·无机盐离子 | 第41-42页 |
·不同季度餐厨垃圾的性质变化 | 第42-46页 |
·TS、VS变化 | 第42页 |
·凯氏氮、硝态氮及总氮变化 | 第42-43页 |
·各种有机物含量 | 第43-44页 |
·无机盐离子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餐厨垃圾的批式厌氧消化研究 | 第47-59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7-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装置与方案 | 第48-49页 |
·测试项目与测试方法 | 第4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8页 |
·不加碱条件下的产气性能分析 | 第49-51页 |
·加碱条件下的产气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浓度加碱与不加碱条件下甲烷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不加碱/加碱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对比 | 第53-55页 |
·不同接种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分析 | 第55-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餐厨垃圾的单相序批式厌氧消化研究 | 第59-77页 |
·实验底物 | 第59-60页 |
·实验装置 | 第60-61页 |
·反应器选择 | 第60页 |
·反应装置及控制 | 第60-61页 |
·测试项目及方法 | 第61页 |
·实验设计及方法 | 第61-63页 |
·厨余单相反应产气性能实验 | 第61-62页 |
·停留时间对单相厌氧反应影响实验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75页 |
·R1不同负荷的产气性能 | 第63-68页 |
·R2不同负荷的产气性能 | 第68-73页 |
·不同停留时间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建议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6-87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