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IP网络安全模型及其实施方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物免疫原理与人工免疫系统概述 | 第19-28页 |
·生物免疫原理简介 | 第19-22页 |
·免疫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其功能 | 第19-20页 |
·免疫系统的协同防护机制 | 第20-22页 |
·免疫系统特性分析 | 第22页 |
·人工免疫系统概述 | 第22-26页 |
·人工免疫系统定义 | 第23页 |
·人工免疫系统的特性 | 第23页 |
·人工免疫系统的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免疫智能计算 | 第23-25页 |
·免疫工程应用 | 第25-26页 |
·免疫理论研究 | 第26页 |
·人工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网络免疫系统模型 | 第28-51页 |
·网络免疫系统相关定义 | 第28-30页 |
·网络免疫与生物免疫对应表 | 第30-31页 |
·网络免疫系统的结构框架 | 第31-32页 |
·网络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 | 第32-40页 |
·非特异安全层 | 第33页 |
·特异安全层 | 第33-40页 |
·两层协作机制 | 第40页 |
·免疫系统关键技术设计 | 第40-50页 |
·R 位变调间隔快速匹配算法实现 | 第40-45页 |
·匹配规则介绍 | 第40-42页 |
·匹配算法实现 | 第42-45页 |
·B 节点抗体生成模块设计 | 第45-49页 |
·切割演化算法 | 第45-46页 |
·保留演化算法 | 第46-47页 |
·改进的否定选择机制 | 第47-48页 |
·抗体探测器生成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T 节点抗体生成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网络免疫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 | 第51-78页 |
·互联网的新特性 | 第51-54页 |
·无边界特性 | 第51-53页 |
·无尺度特性 | 第53-54页 |
·无尺度网络仿真平台构建 | 第54-64页 |
·改进 BA 网络拓扑生成算法 | 第55-60页 |
·经典 BA 网络生成算法 | 第55-56页 |
·改进的 BA 网络拓扑生成算法 | 第56页 |
·改进拓扑无尺度特性分析 | 第56-60页 |
·网络节点属性配置 | 第60-63页 |
·网络节点类主要参数及配置方法 | 第60-61页 |
·网络节点状态配置 | 第61-63页 |
·无边界特性模拟 | 第63页 |
·仿真平台构建方法 | 第63-64页 |
·网络免疫抗体传播模型 | 第64-67页 |
·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分析 | 第67-76页 |
·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 第67-71页 |
·影响原因分析 | 第67-68页 |
·提高安全性措施 | 第68-71页 |
·抗体和抗原亲合力 | 第71-72页 |
·抗体配置数量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抗体配置位置影响分析 | 第73-74页 |
·抗体寿命的影响 | 第74-76页 |
·网络 T 节点响应时间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内容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个人简介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