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致谢 | 第9-13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17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重点与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元功能理论 | 第17页 |
| ·交际学理论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基于元功能理论的《婚姻法》汉英文本分析 | 第19-33页 |
| ·从概念功能角度看法条的汉英语篇特征 | 第19-23页 |
| ·从人际功能角度看法条的汉英语篇特征 | 第23-28页 |
| ·语气系统 | 第23-26页 |
| ·情态系统 | 第26-28页 |
| ·从语篇功能角度看法条的汉英语篇特征 | 第28-33页 |
| ·主位结构 | 第28-30页 |
| ·衔接系统 | 第30-31页 |
| ·组织信息特征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33-38页 |
| ·语言与文化的界定 | 第33-35页 |
|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35-36页 |
| ·立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婚姻法》法条语言特征中的婚姻文化折射及其他 | 第38-54页 |
| ·婚姻文化的概念功能解读 | 第38-43页 |
| ·从物质过程看 | 第38-41页 |
| ·从关系过程看 | 第41-43页 |
| ·婚姻文化的人际功能解读 | 第43-46页 |
| ·从观念重合性看 | 第43页 |
| ·从观念相异性看 | 第43-46页 |
| ·婚姻文化的语篇功能解读 | 第46-49页 |
| ·从主位推进模式看 | 第46-49页 |
| ·从衔接与组织信息上看 | 第49页 |
| ·婚姻文化比较及其他 | 第49-54页 |
| ·历史渊源追溯 | 第50-51页 |
| ·宗教思想影响 | 第51-52页 |
| ·民族思维探究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