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31页 |
·甲醇及CO 电氧化机理的研究 | 第10-17页 |
·甲醇电氧化机理 | 第11-12页 |
·CO 电氧化机理 | 第12-17页 |
·抗CO 中毒铂和铂合金催化剂的研究 | 第17-20页 |
·铂一元催化剂 | 第17-18页 |
·铂基二元和多元催化剂 | 第18-20页 |
·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的研究 | 第20-24页 |
·阳极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24-29页 |
·Pt 纳米颗粒稳定性的研究 | 第25-27页 |
·Pt 颗粒性能衰减机理 | 第27-29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1-32页 |
·催化剂性能的电化学表征 | 第32-36页 |
·电化学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CO 电催化氧化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 第35-36页 |
·物理测试与表征 | 第36-38页 |
·X 射线衍射(XRD) | 第3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6页 |
·红外分析测试(IR) | 第36-37页 |
·程序升温脱附(TPD) | 第37页 |
·其它物理表征 | 第37-38页 |
第3章 金属氧化物对Pt 上甲醇电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8-57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 第39页 |
·Pt/M0_2/CNTs(M=Ti,Ce,Sn)和Pt/CNTs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6页 |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40-44页 |
·甲醇电氧化性能比较 | 第44-47页 |
·甲醇氧化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 第47-53页 |
·CO 电氧化性能比较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CO 在Pt/M0_2/CNTs(M = Ti,Ce,Sn)电极上电氧化机理的研究 | 第57-78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6页 |
·M0_2/CNTs 载体对CO 的电氧化作用 | 第59页 |
·Pt/Ti0_2/CNTs 电极上CO 电氧化动力学分析 | 第59-65页 |
·Pt/Ce0_2/CNTs 电极上CO 电氧化的扩散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65-73页 |
·Sn0_2 对CO 在Pt 上吸附的影响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金属氧化物含氧基团与CO 电氧化活性的关系 | 第78-93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实验内容 | 第79-80页 |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制备 | 第79-80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92页 |
·纳米氧化物结构表征 | 第80-81页 |
·红外光谱法对金属氧化物吸附水和羟基的研究 | 第81-84页 |
·C0_2-TPD 技术对金属氧化物碱性的研究 | 第84-86页 |
·Pt/M0_2/CNTs 催化剂表面O元素的XPS 分析 | 第86-89页 |
·电催化活性与氧化物表面含氧基团特性的关系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催化剂稳定性研究以及金属离子与Pt 的相互作用 | 第93-113页 |
·引言 | 第93页 |
·实验内容 | 第93-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12页 |
·Pt 颗粒形貌对CO 和甲醇电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94-99页 |
·添加金属氧化物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99-103页 |
·金属离子与Pt 电极的相互作用 | 第103-108页 |
·温度对电极结构和CO 电氧化的影响 | 第108-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