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针刺补泻手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政治文化背景 | 第10-14页 |
| 1 明朝的社会背景 | 第10-12页 |
| 2 明朝的道教 | 第12-14页 |
| ·广设斋醮 | 第12-13页 |
| ·笃信方术 | 第13页 |
| ·任用道士 | 第13页 |
| ·明代道教对针灸的影响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明朝针灸医家的手法特色和学术观点 | 第14-28页 |
| 1 《神应经》陈会刘瑾论补泻 | 第14-15页 |
| ·左右手持针补泻法 | 第14页 |
| ·平补平泻法 | 第14页 |
| ·补泻操作法 | 第14-15页 |
| 2 《针灸大全》徐凤的补泻手法 | 第15-17页 |
| ·下针十四法 | 第15页 |
| ·复式补泻 | 第15-17页 |
| 3 《针灸聚英》高武论补泻 | 第17页 |
| ·论补法 | 第17页 |
| ·论泻法 | 第17页 |
| 4 《针灸问对》汪机论补泻 | 第17-18页 |
| ·论针刺补泻 | 第17-18页 |
| ·论针刺"泻而无补" | 第18页 |
| 5 《医学入门》李梴论补泻 | 第18-19页 |
| ·补泻法的操作 | 第18页 |
| ·论针刺"有泻无补" | 第18-19页 |
| 6 《针灸大成》杨继洲论补泻 | 第19-28页 |
| ·下手八法 | 第19-20页 |
| ·复式补泻 | 第20-25页 |
| ·论补泻手法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明朝六位针灸医家手法的横向比较 | 第28-62页 |
| 1 徐疾补泻法 | 第28-29页 |
| 2 呼吸补泻法 | 第29-32页 |
| 3 迎随补泻法 | 第32-33页 |
| 4 提插补泻法 | 第33-35页 |
| 5 捻转补泻法 | 第35-41页 |
| 6 平补平泻法 | 第41-42页 |
| 7 烧山火法 | 第42-45页 |
| 8 透天凉法 | 第45-47页 |
| 9 青龙摆尾法 | 第47-49页 |
| 10 赤凤迎源法 | 第49-50页 |
| 11 白虎摇头法 | 第50-53页 |
| 12 苍龟探穴法 | 第53-55页 |
| 13 龙虎交战法 | 第55-57页 |
| 14 子午捣臼法 | 第57页 |
| 15 龙虎升降法 | 第57-58页 |
| 16 运气法 | 第58-60页 |
| 17 留气法 | 第60-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