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文献研究 | 第11-19页 |
一、中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 第11-12页 |
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现代研究 | 第12-19页 |
(一) 概况 | 第12-13页 |
(二) 病因 | 第13-14页 |
(三) 发病机制 | 第14页 |
(四) 临床症状 | 第14-15页 |
(五) 临床诊断 | 第15-16页 |
(六) 鉴别诊断 | 第16-17页 |
(七) 治疗 | 第17-19页 |
临床研究 | 第19-28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入选标准 | 第19-20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四) 中途退出规定 | 第20页 |
(五) 剔除规定 | 第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28页 |
(一)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过程 | 第20-21页 |
(二) 试验数据收集 | 第21页 |
(三)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四) 结果 | 第21-25页 |
(五) 结论 | 第25-26页 |
(六) 讨论 | 第26-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 | 第32-36页 |
体位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病例报告表 | 第36-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