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8-9页 |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 | 第15-34页 |
·重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概述 | 第15-19页 |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 | 第19-24页 |
·事故路段分布规律 | 第19-20页 |
·事故形态分布规律 | 第20-21页 |
·事故车型分布规律 | 第21-22页 |
·事故时间分布规律 | 第22页 |
·事故肇事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24-28页 |
·山区农村客运管理模式现状 | 第24-26页 |
·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监管现状 | 第26-28页 |
·山区农村公路道路现状存在的安全问题 | 第28-33页 |
·山区农村公路“失养”现象严重 | 第29-30页 |
·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乏、效果不佳 | 第30-32页 |
·山区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差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9页 |
·交通参与者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4-38页 |
·机动车驾驶员方面 | 第35-37页 |
·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员方面 | 第37-38页 |
·农村客运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8-39页 |
·农村客运车辆安全性能方面 | 第38-39页 |
·农村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方面 | 第39页 |
·道路条件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39-46页 |
·平面线形 | 第39-43页 |
·纵面线形 | 第43-45页 |
·路侧环境 | 第45-46页 |
·交通安全管理对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46-48页 |
·针对山区农村公路的法规及政策缺乏 | 第46-47页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执法不到位 | 第47页 |
·非客运车辆与客运车辆违法现象严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山区农村公路危险路段排查判定标准 | 第49-56页 |
·现有危险路段判定标准的不足 | 第49页 |
·修正各项判定指标 | 第49-53页 |
·弯道半径 | 第49-51页 |
·连续急弯间的直线距离 | 第51页 |
·纵坡度 | 第51-52页 |
·视距不良路段 | 第52页 |
·路侧险要路段 | 第52-53页 |
·支路接入口 | 第53页 |
·陡坡急弯路段 | 第53页 |
·确定山区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判定标准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山区农村公路风险评价模型建立及应用 | 第56-72页 |
·评价的意义 | 第56页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56-57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7-58页 |
·常用评价方法 | 第57-58页 |
·加权分析法 | 第58页 |
·评价具体步骤 | 第58-64页 |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系数 | 第58-59页 |
·基本数据采集 | 第59-60页 |
·评价指标分值确定 | 第60-63页 |
·评价路段安全等级划分 | 第63-64页 |
·应用实例 | 第64-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 第72-81页 |
·加强山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 第72-73页 |
·建立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 第73-75页 |
·推进山区农村巡警(交警)队伍建设 | 第75-76页 |
·改革农村客运政策及安全管理制度 | 第76-78页 |
·客运政策制定 | 第76-77页 |
·客运安全管理制度 | 第77-78页 |
·制定山区农村公路道路安全排查机制 | 第78-79页 |
·构建山区农村公路紧急救援体系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1-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