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学术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 2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相关理论述评 | 第14-28页 |
| ·服务业发展文献评述 | 第14-21页 |
| ·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 | 第14-16页 |
| ·国外相关理论评述 | 第16-19页 |
|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19-21页 |
| ·区域协调相关研究评述 | 第21-25页 |
| ·区域协调的内涵 | 第21-22页 |
| ·国外相关理论借鉴 | 第22-24页 |
|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24-25页 |
| ·服务业对区域协调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5-28页 |
| 3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现状分析 | 第28-46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 ·服务业增加值分析 | 第28-37页 |
| ·服务业就业分析 | 第37-39页 |
| ·我国西部区域协调现状分析 | 第39-44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与区域协调特征分析 | 第44-46页 |
| 4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实证 | 第46-76页 |
|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指标评价体系 | 第46-50页 |
|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指标评价原则 | 第46-47页 |
| ·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评价指标设计 | 第47-50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方法 | 第50-55页 |
| ·聚类分析法 | 第50-52页 |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2-54页 |
| ·协整检验 | 第54-55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检验 | 第55-73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聚类分析 | 第55-59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主成分分析 | 第59-69页 |
| ·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的协整检验 | 第69-73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 5 我国西部服务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第76-80页 |
| ·明确服务业的重要地位,继续巩固和提高 | 第76-77页 |
| ·创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 第77-78页 |
|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 第78页 |
|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服务业优势行业发展 | 第78页 |
| ·建立西部区域经济圈共同发展区域服务业 | 第78-80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80-82页 |
| ·研究结论 | 第80-81页 |
|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 | 第88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8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