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信息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第10-12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4页
   ·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第15-17页
   ·复杂网络简介第17-27页
     ·复杂网络的定义第18-19页
     ·概念与度量第19-21页
       ·平均路径长度第20页
       ·群聚系数第20页
       ·度与度分布第20-21页
       ·介数第21页
     ·复杂网络的主要统计特征第21-23页
       ·小世界第22-23页
       ·无标度第23页
       ·高集团度第23页
     ·复杂网络分类第23-27页
       ·复杂网络模型第23-27页
         ·规则网络第23-24页
         ·随机网络第24页
         ·小世界网络第24-25页
         ·无标度网络第25-26页
         ·其他网络模型第26-27页
       ·一些信息网络的统计特性第27页
   ·信息网络部分关键技术研究概况第27-31页
     ·QoS接纳控制算法第27-28页
     ·QoS组播路由算法第28-29页
     ·恶意软件传播第29-30页
     ·特定P2P业务识别方法第30-31页
   ·论文创新点与组织第31-34页
第二章 复杂网络仿真平台SPCN的构建第34-51页
   ·引言第34页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第34-38页
     ·SAS软件第34-35页
     ·网络分析软件Pajek,Netdraw,Ucinet第35-37页
     ·面向图论及复杂网络分析的程序库第37-38页
   ·复杂网络仿真平台SPCN的构建第38-48页
     ·网络表达方式第38-40页
     ·复杂网络仿真平台SPCN的构建方法第40-42页
       ·ER模型的构建方法第40-41页
       ·NW模型的构建方式第41页
       ·BA网络的构建方式第41-42页
     ·网络统计性质的计算方法第42-43页
       ·节点度值的计算第42-43页
       ·平均路径长度的计算第43页
       ·聚度系数的计算第43页
     ·SPCN实现的算法及其优化第43-47页
       ·邻接矩阵的实现第44页
       ·计算平均路径长度的算法优化第44-46页
       ·生成BA算法的实现优化第46-47页
     ·SPCN生成网络模型数据及其度分布图形第47-48页
   ·新的表达方式:节点信息网络模型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接纳控制算法研究第51-70页
   ·引言第51-52页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第52-59页
     ·复杂网络无尺度性质第52-54页
     ·接纳控制第54页
     ·一些常见的接纳控制的算法第54-59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自适应接纳控制(CNAC)算法第59-64页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64-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约束QoS组播路由算法研究第70-93页
   ·引言第70-73页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第73-81页
     ·复杂网络参数第73-74页
     ·QoS组播路由算法第74-76页
     ·时延有界Steiner树启发性算法第76-77页
     ·QoS组播路由算法的优化准则第77-79页
     ·多约束QoS组播路由问题模型及其数学描述第79-81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约束QoS组播路由算法第81-89页
     ·基本粒子群算法简介第82-83页
     ·算法的整体思想及基本步骤第83-86页
     ·编码及初始化第86-87页
     ·适应度计算第87页
     ·算法流程第87-88页
     ·组播树去环第88-89页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89-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恶意软件传播模型研究第93-104页
   ·引言第93页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第93-97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恶意软件传播模型第97-99页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99-103页
     ·ER模型、NW模型与BA模型上的DP-SI模型仿真第99-100页
     ·DP-SI模型的免疫策略仿真第100-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特定P2P业务识别方法研究第104-113页
   ·引言第104-105页
   ·相关研究工作综述第105-106页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特定P2P业务识别的方法第106-110页
     ·引入树形多层BP-LVQ神经网络组合分类的必要性第107页
     ·树形多层BP-LVQ神经网络组合分类器及P2P业务识别实现第107-110页
       ·树形多分类器组合模型第107-108页
       ·基于树形多层BP-LVQ神经网络组合分类器的特定P2P业务识别模型第108-110页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110-112页
     ·P2P流特征参数的选取第110-111页
     ·仿真实验结果第111-112页
   ·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7页
   ·全文总结第113-115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与录用情况第127-129页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状态反馈控制的无线网络传输控制及拓扑辨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