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丁坝对水流结构的调整作用研究
| 前言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 插图 | 第14-17页 |
| 表格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丁坝概述 | 第18页 |
| ·丁坝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 ·丁坝对水流作用研究的意义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及进展 | 第19-30页 |
| ·丁坝对水流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非淹没单丁坝对水流的作用 | 第21-24页 |
| ·淹没单丁坝对水流的作用 | 第24-28页 |
| ·丁坝水流模拟研究 | 第28-30页 |
| ·有研究内容的不足 | 第3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4页 |
| ·水槽试验和三维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 ·淹没程度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 第31页 |
| ·端坡系数对水流结构的影响 | 第31-34页 |
| 第二章 三维浅水紊流模型 | 第34-58页 |
| ·直角坐标系下模型 | 第34-36页 |
| ·直角坐标系下控制方程 | 第34页 |
| ·直角坐标系下边界条件 | 第34-36页 |
| ·σ坐标系下模型 | 第36-40页 |
| ·σ坐标系下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 ·σ坐标系下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 ·σ坐标系下水平扩散项 | 第38-40页 |
| ·非结构网格上的有限体积模型 | 第40-50页 |
| ·结构网格和非结构网格 | 第40-41页 |
| ·浅水模拟中的有限体积法 | 第41-42页 |
| ·有限体积离散原理 | 第42-43页 |
| ·控制体内变量重构 | 第43-45页 |
| ·法向数值通量计算 | 第45-47页 |
| ·常规边界处理 | 第47-48页 |
| ·底坡项处理 | 第48-50页 |
| ·三维浅水紊流模型离散 | 第50-54页 |
| ·离散所用网格 | 第50-51页 |
| ·控制方程离散 | 第51-52页 |
| ·对流项计算 | 第52页 |
| ·扩散项计算 | 第52-53页 |
| ·垂向流速计算 | 第53-54页 |
| ·整体计算流程 | 第54页 |
| ·算例验证 | 第54-56页 |
| ·二维过丘恒定流算例 | 第54-55页 |
| ·下游有水时的溃坝算例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第三章 三维丁坝水流模拟 | 第58-80页 |
| ·丁坝水流模拟研究 | 第58-60页 |
| ·非淹没丁坝水流模拟研究 | 第58-59页 |
| ·淹没丁坝水流模拟研究 | 第59-60页 |
| ·三维模型中丁坝处理 | 第60-70页 |
| ·三维动边界处理 | 第60-61页 |
| ·陡坡的处理 | 第61-64页 |
| ·高程间断的处理——双σ坐标系 | 第64-67页 |
| ·高程间断的处理——三维阶梯流水力模型 | 第67-69页 |
| ·边壁阻力的模拟 | 第69-70页 |
| ·算例验证 | 第70-78页 |
| ·Holtz丁坝水槽试验 | 第70-72页 |
| ·Muneta丁坝水槽试验 | 第72-74页 |
| ·Tominaga丁坝水槽试验 | 第74-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四章 丁坝水槽试验及数学模型验证 | 第80-96页 |
| ·水槽试验 | 第80-90页 |
| ·仪器设备 | 第80-81页 |
| ·水槽调试 | 第81-83页 |
| ·丁坝模型 | 第83-84页 |
| ·试验组次 | 第84-90页 |
| ·数模试验 | 第90-94页 |
| ·数学模型概况 | 第90-91页 |
| ·模型验证情况 | 第9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五章 丁坝对流场的调整作用 | 第96-128页 |
| ·淹没与非淹没条件下丁坝附近流场 | 第96-101页 |
| ·表层平面流场 | 第96-97页 |
| ·横向流速分布 | 第97-98页 |
| ·纵剖面流场 | 第98-99页 |
| ·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 | 第99-100页 |
| ·紊动动能的垂向分布 | 第100-101页 |
| ·淹没程度对丁坝附近流场的影响 | 第101-107页 |
| ·坝顶以下纵向流速的横向分布 | 第101-102页 |
| ·表层平面流场 | 第102-103页 |
| ·横向流速分布 | 第103-104页 |
| ·纵剖面流场 | 第104-107页 |
| ·端坡系数对非淹没丁坝附近流场的影响 | 第107-116页 |
| ·表层平面流场 | 第107-108页 |
| ·回流区长度公式 | 第108-111页 |
| ·底层平面流速分布 | 第111-112页 |
| ·底床切应力分布 | 第112-113页 |
| ·横向流速分布 | 第113页 |
| ·纵剖面流场 | 第113-116页 |
| ·端坡系数对淹没丁坝附近流场的影响 | 第116-125页 |
| ·表层平面流场 | 第116-118页 |
| ·回流区长度公式 | 第118-121页 |
| ·底层平面流速分布 | 第121页 |
| ·底床切应力分布 | 第121-122页 |
| ·横向流速分布 | 第122-123页 |
| ·纵剖面流场 | 第123-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8页 |
| 第六章 丁坝对单宽流量的调整作用 | 第128-136页 |
| ·相对单宽流量的分布 | 第128-133页 |
| ·端坡系数对相对单宽流量分布的影响 | 第128-131页 |
| ·淹没程度对相对单宽流量分布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 ·端坡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意义 | 第133-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6-140页 |
| ·结论 | 第136-138页 |
| ·展望 | 第138-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 发表学术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