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及逻辑框架 | 第12-19页 |
·研究范畴 | 第12-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逻辑框架 | 第16-19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1-48页 |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 | 第21-36页 |
·基于空间维度的研究 | 第21-32页 |
·基于代际维度的研究 | 第32-36页 |
·代际公共品供给理论 | 第36-44页 |
·理解代际公共品的关键概念——代际外部性 | 第36-39页 |
·代际公共品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 第39-41页 |
·代际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 第41-44页 |
·总体评述 | 第44-48页 |
·已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44-45页 |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45-48页 |
第3章 代际公共品供给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相关利益主体 | 第48-80页 |
·代际公共品供给视角下的环境规制 | 第48-62页 |
·代际公共劣品与代际公共益品的概念界定 | 第48-49页 |
·环境污染的代际公共品属性 | 第49-52页 |
·环境规制的代际公共品属性 | 第52-60页 |
·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的辨证关系 | 第60-62页 |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相关利益主体 | 第62-65页 |
·地方政府 | 第62-63页 |
·企业 | 第63页 |
·社会公众 | 第63-65页 |
·三方利益主体的互动关系 | 第65-77页 |
·代际公共品供给视角下环境规制的供给主体 | 第65-67页 |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供给的代际间成本-收益分析 | 第67-75页 |
·互动关系的代际影响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80页 |
第4章 代际结构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供给 | 第80-109页 |
·地方政府的代际结构 | 第80-82页 |
·基于代际结构的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分析 | 第82-85页 |
·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 | 第82-83页 |
·地方政府的行为约束 | 第83-85页 |
·跨时期背景下地方政府代际间环境规制的博弈 | 第85-94页 |
·地方政府代际间环境规制的博弈模型 | 第85-94页 |
·模型分析 | 第94页 |
·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的代际博弈 | 第94-107页 |
·跨地区-跨时期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博弈模型 | 第94-106页 |
·模型分析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5章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行为 | 第109-130页 |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行为 | 第109-117页 |
·规制俘获 | 第109-112页 |
·规制规避 | 第112-115页 |
·规制服从 | 第115-117页 |
·企业行为的代际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7-124页 |
·代际责任追溯机制缺失:排污动机强烈 | 第117-120页 |
·代际补偿机制缺失:污染减排激励不足 | 第120-124页 |
·企业行为所产生的代际影响 | 第124-128页 |
·规制俘获、规制规避与代际公共劣品供给 | 第125-127页 |
·规制服从与代际公共益品供给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6章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130-142页 |
·公众参与环境规制的原因:代际公共品供给困境 | 第130-134页 |
·代际公共品的供给困境 | 第130-132页 |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现实要求 | 第132-134页 |
·案例分析:厦门PX事件 | 第134-140页 |
·厦门PX事件 | 第134-136页 |
·厦门PX事件的启示 | 第136-140页 |
·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 | 第142-147页 |
·主要结论 | 第142-145页 |
·政策启示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