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前言 | 第13-19页 |
| 第一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血浆标志物NO、β_2-MG的研究 | 第19-34页 |
| 1. 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 ·实验过程 | 第21-23页 |
|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 ·质量控制 | 第23页 |
| 2. 结果 | 第23-30页 |
| 3. 讨论 | 第30-33页 |
| 4.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二部分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34-67页 |
| 1. 内容与方法 | 第34-4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 ·实验过程 | 第35-43页 |
| ·基因多态性分析的质量控制 | 第43-44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44页 |
| 2. 结果 | 第44-58页 |
| 3. 讨论 | 第58-65页 |
| 4.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三部分 应用双向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地方性砷中毒血清蛋白质组 | 第67-87页 |
| 1. 内容与方法 | 第68-72页 |
| ·病例选择 | 第68-69页 |
| ·仪器与试剂、耗材说明 | 第69-70页 |
| ·实验过程 | 第70-72页 |
| 2. 结果 | 第72-83页 |
| 3. 讨论 | 第83-86页 |
| 4. 小结 | 第86-87页 |
| 总结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07页 |
| 附录 | 第107-110页 |
| 综述 | 第110-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1-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课题 | 第122-123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