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三、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们遭遇山寨 | 第10-30页 |
第一节 山寨手机 | 第11-15页 |
一、山寨手机产生的背景 | 第11-13页 |
二、山寨手机发展的关键——联发科芯片 | 第13-14页 |
三、山寨手机的营销策略 | 第14-15页 |
四、山寨手机的种类 | 第15页 |
第二节 其他山寨数码产品 | 第15-19页 |
一、山寨U盘 | 第15-16页 |
二、山寨数码相机 | 第16页 |
三、山寨平板电视 | 第16-17页 |
四、山寨笔记本电脑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更多的山寨现象 | 第19-30页 |
一、网上流传甚广的《我的山寨一天》 | 第19-21页 |
二、南京山寨一条街 | 第21-22页 |
三、山寨搜索引擎"baigoohoo" | 第22-23页 |
四、山寨版诺贝尔奖 | 第23-24页 |
五、山寨版鸟巢 | 第24页 |
六、山寨版百家讲坛 | 第24-25页 |
七、山寨版红楼梦 | 第25-26页 |
八、山寨春晚 | 第26-28页 |
九、山寨明星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山寨现象的文化特征及流行原因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山寨现象的文化特征 | 第30-32页 |
一、模仿 | 第30-31页 |
二、DIY | 第31页 |
三、小成本、低质量 | 第31-32页 |
四、创新性 | 第32页 |
五、草根性 | 第32页 |
第二节 容易与山寨混淆的概念 | 第32-37页 |
一、傍名牌 | 第32-34页 |
二、假冒伪劣 | 第34-36页 |
三、盗版 | 第36页 |
四、恶搞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山寨现象流行的原因 | 第37-41页 |
一、经济因素 | 第37-38页 |
二、消费心理 | 第38-39页 |
三、网络发展 | 第39页 |
四、大众娱乐 | 第39页 |
五、后现代文化思潮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山寨现象的文化反思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山寨现象的文化价值 | 第41-43页 |
一、反行业垄断 | 第41-42页 |
二、大众的娱乐 | 第42页 |
三、草根的满足 | 第42-43页 |
四、民众的创造 | 第43页 |
第二节 山寨的限度 | 第43-45页 |
一、山寨带来的法律问题 | 第43-44页 |
二、山寨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破坏 | 第44页 |
三、山寨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我们如何面对山寨现象 | 第45-48页 |
一、企业面对山寨 | 第45-46页 |
二、普通大众面对山寨 | 第46页 |
三、政府面对山寨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