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要约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三、本文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要约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要约的性质 | 第11-13页 |
一、关于要约性质的学说 | 第11-12页 |
二、关于要约性质学说的评价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要约的构成要件 | 第13-21页 |
一、要约的主体 | 第14-15页 |
二、要约人的缔约目的和受拘束的意旨 | 第15-17页 |
三、要约的内容 | 第17-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要约与要约邀请 | 第22-39页 |
第一节 要约邀请的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一、要约邀请的概念 | 第22页 |
二、要约邀请的性质 | 第22-23页 |
三、要约邀请在合同法上的意义 | 第23-25页 |
四、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分 | 第25-26页 |
第二节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实务分析 | 第26-30页 |
一、商业广告 | 第26-27页 |
二、悬赏广告 | 第27-28页 |
三、商品标价陈列 | 第28-29页 |
四、招标投标 | 第29-30页 |
五、拍卖 | 第30页 |
第三节 要约的法律效力 | 第30-38页 |
一、要约生效的时间 | 第30-32页 |
二、要约的存续期间 | 第32-33页 |
三、要约的撤回与撤销 | 第33-37页 |
四、要约失效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我国要约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 第39-45页 |
第一节 我国要约制度的缺陷 | 第39-41页 |
一、对某些行为的性质认定不够准确或不够全面 | 第39-40页 |
二、未规定要约撤回通知迟到的法律后果 | 第40-41页 |
三、要约撤销的相关规定不明 | 第41页 |
第二节 我国要约规则的完善 | 第41-44页 |
一、对某些行为的性质认定方面的完善 | 第41-43页 |
二、对要约撤回通知迟到的法律后果的完善 | 第43页 |
三、对要约撤销规定的完善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