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

探析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导言第8-18页
 第一节 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8-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图景第10-16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0-14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4-16页
  三、整合与提炼:来自文献的思考第16页
 第三节 思路和进路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方法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第18-21页
 第一节 理论创新的舵手:罗伯特·B·登哈特第18页
 第二节 理论渊源追溯第18-20页
 第三节 现实背景解析第20-21页
第三章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涵第21-30页
 第一节 思维和视域之变: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生长路径第21-22页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学理基础第22-24页
  一、民主公民权理论第22页
  二、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第22-23页
  三、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第23页
  四、后现代公共行政第23-24页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4-30页
  一、服务而不是掌舵第24-25页
  二、公共利益是行政目的而不是副产品第25页
  三、战略性思考,民主化行动第25-26页
  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26-27页
  五、责任是多重的而不是单一第27-28页
  六、尊重人的价值而不单是生产效率的价值第28-29页
  七、公民价值和公共服务高于企业家精神第29-30页
第四章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及意义第30-49页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学术价值第30-36页
  一、拓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第30-31页
  二、光复公共行政宪政主义的研究取向第31-32页
  三、深化公共性质之思想和方法的解释力第32-33页
  四、创新行政管理新的实践模式第33-34页
  五、提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时代视角第34-36页
 第二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面临的挑战第36-41页
  一、政府角色的转变——控制者向安排者的转换第36-37页
  二、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第37页
  三、公民责任与政府责任的并重第37-39页
  四、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转变——新的协作与信任关系第39页
  五、谁来制定决策第39-41页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启示第41-49页
  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探析第41-44页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掣肘反思第44-46页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探索第46-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54页
后记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晋无君思想述论
下一篇:国民观:近代知识分子从臣民观到公民观的过渡